第208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百官和近兩萬精銳步騎大搖大擺往明孝陵來的時候,在這個孝陵別院裡面,卻有另外一個朱濟世!胡以晃沒有猜錯,朱大天子那麼怕死,怎麼敢公開在幾十萬應天府勞動人民跟前露面?萬一有個捨得一身剮的扔個什麼炸彈過來,朱大天子可就連哭的地方都沒有了。
“王上,這些卷子都是做得比較好的,文章文字都沒得說,論點論據都很充分,顯然是熟讀過《泰西政略》和《泰西兵略》的。”
正在和端坐在一張紫檀木大書桌後面的朱大天子說話的是御書房秘書翁同龢,他手裡捧著一大疊的卷子,都是前天的兩江科舉複試的卷子。題目是俄羅斯彼得變政而國以日強之論。這樣的題目自然是非常坑人的,因為在兩江科舉之前,誰都不知道會考國際政論,這6萬來個兩江士子當中至少有4萬壓根不知道彼得大帝是什麼人?自然交了白卷——當然,交白卷不等於考不上,這個兩江三省還是需要很多人來做官的,不知道外國的事情,不等於不能做官。但是國際政論題目答好了,卻意味這個士子已經睜開了看世界的眼睛,自然要高看一眼了。
而翁同龢現在給朱濟世取來的卷子,則又是其中的佼佼者。這兩日,大學士府的學士、鴻儒院的院士還有御書房的秘書官們別的事情都放一邊,全都集中在瑪麗亞別院裡面改卷子,也不是什麼卷子都改,只改國際政論的卷子。只要還看得過就一律透過,能有個秀才的身份。稍好一點就給中上等的評價,有了這個評價,想謀一個好一點的職位就不難了。如果真的論點論據都很充分,文章也好,就送到朱濟世這裡,由大明國王親自審卷子,如果朱大天子也覺得不錯,那這位就算是得了聖眷。不用到地方上去當微末小吏,直接送去濟世大學讀幾6個月外語和國際政治的速成班,接下來不是外交部就是商務部,如果在速成班的成績也不錯,那就直接放洋出國,去朱明的駐外使領館裡面當三等秘書。
“有那麼多?”朱濟世望著翁同龢手中一大摞的卷子,笑了起來。看來自己幾年來的努力還是有點效果的,現在才1849年,已然有不少士子知道讀過《泰西政略》和《泰西兵略》這樣的書了。
翁同龢將一大摞卷子擺在朱濟世跟前“那是啊,王上您的《泰西政略》和《泰西兵略》在江南可是流傳極廣的,相信用不了多久,江南士子當可人人都會背誦了。”
說著話他又拿起放在最上面的一張卷子,恭恭敬敬遞給朱濟世“王上,這張卷子做得極好,立論頗有新意,是從格致之學和教育展開,認為俄彼得變政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全面引入西歐之格致之學和教育,還例舉了好些在俄彼得之後誕生的俄國格致學家。認為俄國之所以成為列強,一是得益於軍事力量強大;二是因為有一大批歐洲頂尖的格致學家。”
“江蘇無錫北鄉徐壽……”朱濟世撕開彌封的卷首,看了眼考生的籍貫姓名,點點頭“這個人記下來,祭祖事畢後請他到王宮來一趟,孤王要見他。”
“臣領旨。”
朱濟世拿起第二份卷子看來一會兒,正想撕開卷首的時候。一身大紅飛魚服的蘇玉娘已經從外面走了進來。
“王上,文武百官已經到了,祭祖典禮馬上開始了。”
朱濟世扔下手中的卷子笑了笑“翁卿,都收好了,孤王回來後還要看的。”
說著話就和蘇玉娘一塊兒往外面走去。
孝陵別院從嚴格意義上說,並不是孝陵的一部分,不過卻在新建的孝陵衛正門旁邊——孝陵衛的佔地面積實在太大,幾乎把正個鐘山都圈進去了。而孝陵則是從下馬坊開始的,也就是在孝陵別院的北面不到200步的地方。
根據鴻儒院安排的祭祀行程表,朱濟世進了孝陵衛後,該在孝陵別院休息一會兒,然後再和文武百官一起步行去拜朱元璋,大概有5裡山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