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杜如晦也笑道:“朝廷有軍器監,不如我們也成立軍器署,把工匠們集中在九原縣居住,總管看如何?”
所謂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眾人集思廣益,你一言我一語,漸漸地,很多方案都考慮周全了,楊元慶心中倍感欣慰,便對杜如晦和崔君素笑道:“這些方案就麻煩你們二位整理制訂,儘快出臺。”
杜如晦和崔君素點頭答應了,這時,一直沉默的張庭道:“總管,生鐵難題說不定也可以解決。”
楊元慶大喜,連忙道:“請說!”
張庭笑了笑道:“我是鹽川郡人,在郡縣以西大約五十里,就有一座山嶺,長十餘里,因山體呈紅褐色,官方叫它赤嶺,當地人叫它紅鐵山,盛產鐵礦石和銅礦石,品相極好,朝廷在那裡設立礦監,常年有數千囚犯在那裡開採礦石,送到靈武郡去冶鐵和鍊銅。”
張庭說到這裡,楊元慶猛地想起來了,上次賀六甲向他彙報過,白瑜娑和劉迦論兩支兩支亂匪就是在這一帶惡戰,難道他們就是為了爭奪這座鐵礦山嗎?
張庭彷彿明白楊元慶的心思,便笑道:“上次兩支亂匪在鹽川郡惡戰,就是為了爭奪這座鐵礦,他們也需要打造兵器。”
楊元慶眉頭微微一皺,這樣說起來,這座礦山現在應該被劉迦論所佔,楊元慶揹著手走了幾步,那座礦山雖然離他們不是太遠,但它在長城以南,他的騎兵衝不過去。
這時杜如晦緩緩道:“總管,要想拿到這座鐵礦,必須先拿下鹽川郡。”
……
楊元慶所控制的五原郡並不僅僅是指河套地區,實際上河套南面的遼闊地區也是歸五原郡管轄,只不過大部分是沙漠和荒灘,在沙漠南面也有一部分草原,生活著少量的匈奴、鮮卑、羯、氐、羌等稽胡民族和農耕漢人,再向南便是靈武郡、鹽川郡和朔方郡,東面則是榆林郡。
這一帶由於受風沙侵蝕,自然條件惡劣,土地貧瘠,人口也並不多,大多是漢胡雜居。
劉迦論便是匈奴人,他率領稽胡造反,以延安郡為中心,活躍在雕陰郡、朔方郡、鹽川郡以及榆林郡南部和弘化郡北部,擁有十萬部眾,以稽胡為主,他自稱天子,建元大世,完全成了這一帶的土皇帝。
當然,這一帶還是隋朝的版圖,官府依然存在,只是隋朝控制著城池,而城池以外都是劉迦論的天下。
劉迦論一直虎視眈眈的,便是富饒的河套地區,那邊有大量的人口和充足的糧食,但他卻懼怕豐州軍,不敢北上進入五原郡。
而楊元慶雖然並不考慮佔據關內,但劉迦論卻是他的一大威脅,在控制住五原郡後,他的目光自然也就投向了南方,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他遲早要剷除劉迦論這個毒瘤。
現在對鐵礦的爭奪,便成了他對劉迦論動手的導火線,他雖然並不直接佔據鹽川郡、雕陰郡、朔方郡和榆林郡,但這些地區必須成為他的勢力範圍。
鹽川郡管轄範圍很小,轄內只有一座縣城,同是也是郡治,縣城也叫五原縣,是一座不大的縣城,有人口千餘戶,橫跨長城,它實際上就是長城的一部分,是從關外進入關內的重要隘口,長年有駐軍兩千餘人,由太守兼管。
由於稽胡亂匪劉迦論猖獗,生活在鹽川郡的漢人都逃到縣城內避難,使得縣城內格外擁擠,小小的縣城擠滿一萬餘人,好在縣城城牆高大,劉迦論幾次派兵都攻打不下,楊元慶急需的鐵礦山,就在這座縣城以西五十里處。
鹽川郡的太守名叫周元,關中京兆人,軍伍出身,年約四十歲,他在鹽川郡擔任太守已經十年,他的妻子是同鄉漢人,另外他又從匈奴、鮮卑、羯、氐、羌五個稽胡中各娶一名少女為妾,生活過得有滋有味,他本來還打算再做十年,但此時的亂匪之患,使他頭大如鬥,他一天也不想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