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定個比較合理的價格,既不能價格太高讓買的人不願意買,又不能賣得太低虧本不說還被人看輕。”

黃尊素和劉宗周互相看了一眼,兩人都輕輕點了一下頭,黃尊素說:“皇上,臣要先向你告一個罪,其實臣也知道皇上的意思是想透過在全國辦報紙引導輿論,錢什麼的你並不是很在乎,你只想透過一個方法達到最好的效果。臣之所以反對加價並不是想要跟皇上過不去,而是想著怎麼才能少拿點錢給大家少分一點。皇上你想,假如今後報社辦多了賺的錢也會多,那樣一來發的錢也會多,這對讀書人不是一個好事。”

天啟不由得有些奇怪了,早說你們怕分的錢多我給你少分點了,犯得上繞這麼大一個彎子來嗎?錢這個東西你要多不一定有,但是你想少要點那只是一句話的事。

天啟想了想說:“如果你們早這樣說就給你們分個兩三成不就解決了嗎?但是現在朕已經說了要給你們分五成就絕對不會失言。不過朕已經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對那些投入少賺錢多的人徵收暴利稅,你們東林月報就算是響應號召帶頭納稅吧。不過朕有點好奇為什麼你們覺得錢多了想少要呢?”

劉宗周低聲說:“皇上可能不是很清楚,東林報社徵收的稿子都是讀書人寫的,但是讀書人不適合太有錢。”

442 正面說服(下)

劉宗周說的話是廢話,而且還是奇怪的廢話,寫稿子的不由讀書人寫難道還由目不識丁的文盲來寫不成?讀書人不能太有錢更有點說不過去,這不是像龍華民他們那些泰西傳教士了嗎?以孔聖人的得意高徒顏回為榜樣,只能鑽研學問安然自得過清貧的生活,那樣的讀書人不是傻子也是半傻。

見天啟有些不明白自己的話,劉宗周說:“皇上,一個國家內一般分為四種人就是士、農、工、商,工匠、商人和農夫都是為了利益才去做本份的事,這些無可厚非可以理解,但是人稱為士的讀書人是不能跟錢沾上太大關係的。讀書人學而優則仕,假如讓銀錢腐蝕了自己的志向,這樣的人當了官眼裡只看得見銀錢,哪裡還知道忠誠與正義呢?就算沒有做官的讀書人,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被人效仿,他們的腦袋裡裝的全是銀錢,那大明就會全國皆商賈啊!”

劉宗周這話說出來頓時就得到了其他人的贊同,在大明商人就是奸詐之人的代名詞,假如全國人眼裡都只認錢而沒有其它,大明的風氣和道德水平必然會急劇下降,那就會跌入萬劫不復之境。按開始大家總結的那樣,金錢的作用就是驅使人做事,假如每個人都不喜歡做事只想賺了錢讓別人去替自己做,那麼最後就是每個人都拿著錢等肯做事的人出現,全國就會出現大量遊手好閒的人。

劉宗周見大家都贊同自己的話,於是接著說道:“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曾經說過‘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話,就是指有明確道德理想的讀書人需要儉樸節約內心寧靜。皇上辦報紙是為了宣傳朝廷的政策還有皇上的德行,而皇上宣揚的也是自由與平等,但是讀書人寫幾篇文章就要從中獲得價值不菲的報酬,這讓其他人如何理解平等?”

天啟說:“看來劉大人只是對給的報酬過高有看法,這個簡單可以少給一些就行了,這世間事很多都不是非黑即白的,並不是要麼不給要麼給很多,合適就好也就是我們開始說的過猶不及和最早商議的中庸之道。”

劉宗周說:“天下事都有個潛移默化的過程,臣擔心人心都是慢慢地變得不滿足,很多官員一開始都是廉潔的,但是到了最後很多開始廉潔的官員都會變得貪愛錢財,還不如一開始就不給他們機會。皇上幾年前就定下了一個經濟審察制度,每年都要對官員的家產審計一次,達到了防微杜漸的效果。臣在想現在給報社投稿的人基本上都是憑著自己的本心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