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以前是個歷史學家,他很熱衷於鑽研故紙堆,只要腦袋還在,那些知識就還在。劉父很疼愛劉白兒,雖然是奴隸的身份,沒有什麼好吃好玩的東西給女兒。然而,他給了劉白兒最珍貴的東西:從歷史事件中引伸出來的智慧。在劉白兒小的時候,他每晚都要給她講一段歷史故事,一直講到了劉白兒十歲。那一年,他被徵發入軍隊出去打仗,結果就再也沒有回來。

失去了父親的劉白兒比同齡的孩子更加早熟,因為她的生活比同齡的孩子要悲慘得多。她十歲時就被多多利亞帶走了,先是當服侍多多利亞的女兒的女奴。不過她清楚自己將來不是當多多利亞的**隸,就是當他的兒子的**隸。她也曾想過自殺,因為她父母都不在了,自殺了也不會連累到誰。不過,她父親講得那些故事中那些忍辱負重的事蹟激勵了她。“要堅強!”她每天早上起床都要這樣對自己說。“要堅強”讓她從那驕橫的奴隸主女兒的百般刁難中挺了過來,“要堅強”讓她從奴隸主兒子的調戲輕薄中挺了過來,“要堅強”讓她從那些比她大的奴隸的欺凌中挺了過來……。。她挺過了三年後,命運之神終於垂青於她,多多利亞想安排她到聖女那裡去當臥底,她滿口應承了下來,她的這一個決定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

當了聖女的徒弟後,劉白兒就徹底脫離了多多利亞的控制。不管多多利亞如何威逼利誘,她就是不理會他。她雖然在同門中的成績不是最好的,不過她的心是最細的。也有可能是她的心細,所以把很多時間用在了揣摩事情上,修煉的成績自然不如別人了。在那四年的時間裡,她在揣摩一種最高深的學問——哲學。

劉白兒父親曾對她說過,每一個人都是哲學家,只是他們領悟這種最高深的學問所用的時間不同,大多數人在臨死的時候才能領悟出來。有少數人,他們只用了幾十年就領悟出來了,可是他們並不能將其用於實踐,所以也是沒用。歷史上只有很少的幾百個人,他們不單悟出了哲學,也用於了實踐,成就了不朽的功業。

劉白兒的父親最推崇古代一個叫王守仁的哲學家,他一遍又一遍地向劉白兒講這位哲學家的良知之學和知行合一。他告訴劉白兒,只要領悟了這種學問,就可以匡扶天下。他出徵的前夜,還特意給劉白兒留下了一副寫在布條上的一段話: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聖賢!

劉白兒當時沒有看懂那些字,因為她當時並不識字。做了聖女的徒弟後,她看懂了字,但她不明白是什麼意思。三年的學習生涯過去後,她似乎從聖女的身上依稀看到了聖賢的影子。在出師的前外出歷練的那一年,她一直在想一個問題:聖女有如此本事,也心懷仁慈,為何不與部落中那些奴隸主們相對抗?

劉白兒思考了整整一年,否定了一個又一個理由,還是沒有找到答案。她回想起她父親講過的良知之學,聖女一定是有良知的人,她一定是一念向善的,要不然她不會盡心盡力地傳道授業。可是聖女為什麼就不對抗奴隸主呢?她再回想起下一句:知行合一。當時,她沒有讀懂。

出師後的那半年多的時間裡,她一直思考如何才是“知行合一”。聖女為什麼不對抗奴隸主這個問題還是一直沒有答案,她這半年過得很煩躁。她一直以聖女為自己行動的榜樣,並以匡扶天下為已任,可是她總是覺得這兩者有矛盾。

第071章 臨別

臨別

劉白兒一直弄不明白“知行合一”的真意,直到聖女與她密謀轉移部落族人的那一刻,她腦中的一切疑團都煙消雲散了。劉心兒用實際的行動來告訴她:什麼才是知行合一。人有崇高的理想是好的,不過也要有切實可行的方法才行。

聖女並不是不想對抗奴隸主,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