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說,她已經到了江南,在臨江的小鎮上買了個小院子,院中有一片很大的空地,她可以用來栽花,還準備在鎮上開一間花店,自力更生。

她換了姓名,編造了個新的身份,在那裡沒有人認識她,也沒有人在意她的過往,她要開始新的生活了。

李瑤鳶還在信中分享了她在去往江南的路上的所見所聞,一切對她來說都新鮮有趣?

比如她動了開花店的念頭是因為在臨時休整的客棧裡聽到幾位夫人在談論鎮上新來“花仙”。

無論多普通的花,只要經花仙一修整再重新組合,立馬會變得絢麗多彩,每種花的組合都有不一樣的感覺,有的像高貴冰冷的美人,有的又像溫柔似乎的江南姑娘,花仙似乎賦予了花朵生命一樣。

鎮上的夫人們爭著搶著要請花仙到自己府上,託她幫自己插花。

李瑤鳶當時聽完,覺得自己也可以開一間花店,專門賣花給各府夫人、小姐,她有自信,插的花絕不輸那位花仙。

文字是死的,可寄託在文字中的情感是那樣澎湃,光是讀這封信,年宿宿都能感受到李瑤鳶對未來生活的期待與嚮往。

年宿宿很欣慰,亦替她高興。讀完最後一個字,她險些落淚。

落款的名字是餘悅。

“餘悅……”年宿宿用指腹輕輕摩挲著那兩個字。

靈光一閃,她明白了這個名字的含義。

餘悅——魚躍。

鳶飛戾天,魚躍於淵。這句話的意思是鷹在天空飛翔,魚在深潭騰躍,指萬物各得其所,人得償所願。

李瑤鳶得到了她想要的,年宿宿也希望她今後的人生,餘悅,只剩下愉悅。

知畫不明白為什麼讀完了信小姐眼睛溼漉漉的,呆頭呆腦看著她,“小姐,這信是誰給您寫的啊?”

“一個朋友罷了。“年宿宿強忍著情緒,沒讓眼淚流下來,將信裝好遞給知畫,“拿去燒了吧。”

這是李瑤鳶留給她的最後一封信,也是李瑤鳶留在世上的最後一封信,人已經死了,東西也就不必要留著。

可當知畫真的要將信燒了時,年宿宿又有些捨不得了。

這封信代表著餘悅的新生和褪變,對她來說也算是一種寄託,每每看到這封信,都能給她一些堅持下去的力量。

信最終沒有燒,她藏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