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妃府母子倆還在說嘉榮發瘋的事。

皇上說道:“這樣的女兒養著真是愁人,我看襄王府當年和誰有仇,就把女兒嫁給誰好了。之前我還覺得給歸氏賜婚對門老二有點過意不去,如今看來歸氏不回王府是對的,嘉榮連自己的親骨肉親兄弟親孃家都折騰,還別說對沒有血緣關係的弟媳。她這是跟歸氏上輩子有仇啊,這輩子就盯上她了。”

廖太妃說道:“與其說她記恨歸氏,不如說她是恨自己,一個她認為不如她的人過得比她好,她不服氣。她本來是皇家郡主,身份高貴,偏偏搶來的男人比任何人都卑鄙,害了她孃家,還讓世人笑話她活該。

“而歸氏,誰不知道老侯爺偏心眼向著女兒,再一個歸氏不爭不搶,拿老侯爺最愛說的詞,過得風淡雲輕,從不把嘉榮放在眼裡。

“嘉榮以為把歸氏趕出去了,歸氏會痛哭流涕,會求著她求著王府回來,偏偏歸氏沒有,人家風淡雲輕地改嫁了,嫁的楊太醫比孟探花更俊,更好,對別人嘉榮郡主不敢如何,她覺得歸氏以前是她弟媳,被她欺壓二十年的弟媳,是她看不上的人,如今和她一個天一個地,她如今這麼慘,歸氏離開王府成了崔家外孫女又當了山長,人人尊敬,她能受得了?就這個都能逼瘋她。”

廖太妃說完沉默了下,接著說道:“我是自己待著幾十年,琢磨人,琢磨事,才明白很多。就拿金太后來說,她一開始就錯了,她心裡不服輸,她是金家嫡女,比趙太后強百倍,怎麼會輸給一個嫁過人生過孩子的一個民婦?

“她越鄙視趙太后,就等於鄙視你父皇,你父皇越疏遠她,你父皇登基有了權利,就會把鄙視他的金太后連同金家和金家親戚一起滅了,不然留著堵心嗎?要說金家是你父皇害了,不如說是金太后害了自己孃家。”

皇上認同母妃說的,如果他的皇后鄙視他,換不了皇后,他也會把國公府滅了。

廖太妃說的一點沒錯,嘉榮郡主在莊子裡對著母親咆哮,“憑什麼?她憑什麼過得比我好?我是皇家女,她被我趕出去就應該沒人要,她憑什麼改嫁?二弟哪點對不起她?她連兒子都不要,她不守婦道,她就應該侵豬籠!”

老王妃就靜靜地看著女兒發瘋,等女兒喊累了,讓人按住灌藥。

孟芳菲如今不會遇事哭泣,眼淚已經哭幹,婆家連孩子都不要趕他們母子三人走,不管怎麼樣母親帶著他們母子三人。

母親再不好,沒有不管他們母子,二弟沒了,大弟肩負起這個破散的家。

二妹忘記過去,她理解,她現在都恨不得忘記過去,但是她不能,她還有一對兒女。

外祖母給她說,一家子發配那會,外祖母恨不得不活了,但是要為子孫活下去。

外祖母回來了,她為了兒女也得活下去。

孟芳菲給外祖母說,她守著母親,她伺候母親,母親生養她,她陪著母親到最後。

老王妃點頭,芳菲能放下對母親的怨恨,對她有好處,她以後的日子很長,帶著怨恨過一輩子,傷的是自己。

芳華這樣也好,記不得以前更好,不用傷心。

襄王爺給外甥孟傑章買了個莊子,買了一些騾馬,讓他飼養,一年後給他娶了個遼西過來的蒙族販馬人的閨女。

孟芳菲伺候完母親,又陪著外祖母織布,外祖母沒了後,她又陪著妹妹芳華。

她兒子長大後沒選擇繼續讀書,跟著舅舅學販馬,娶了舅母的侄女,芳菲女兒嫁到遼西,也是販馬人家。

孟探花和嘉榮生的這一支沒有讀書人,子孫後代都是以販馬為生。

活得最長的是孟芳華,她一直安安靜靜,在家畫畫織布,織的布絕美,如畫一般。

有一天一幫人敲門討水喝,是出來遊玩的書生,孟芳華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