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歲,宋皇后便代理過一段時間的硃批,那時大臣頗不適應,意見多多。如今,大臣依舊不大適應,只是,比起去歲倒是好了許多。至於宋皇后,一回生二回熟,她去年幹過,今年再幹,更不會有什麼不適應的。

只是,昭文帝幾次免朝,朝中局勢便有些緊張。

夏文七品小翰林,不過,凡在朝廷裡做官的,哪個不關心這天下大勢呢?

尤其,昭文帝在五月著禮部冊封了六皇子、七皇子、八皇子藩地,只是以皇子尚且年少,父子之情,未令這幾位皇子就藩。

這一年,宋老太太七十三歲的大壽,宋侯府並未大賀,宋皇后依著往年的例賜了幾件壽禮。

夏文這七品小翰林都覺著,如今的局勢與去歲不同了。

晚上,夏文同趙長卿道,“真是不得了了,聽說有御史給陛下獻了一卷書。”

“什麼書?”

“”

趙長卿無語,良久方問,“這是撕破臉了嗎?”

“不知道。”夏文嘆,“就這事兒,也是過好幾天,才傳出來的,等訊息到我這兒,基本上就無人不知了。”

趙長卿道,“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哪。”

這些軍中大事,夏文所窺不過冰山一角罷了,更不必提趙長卿。大臣也不是給昭文帝獻書,而是在昭文帝冊封三位皇子之後,在賀章裡寫了一首兒歌,那兒歌還特有名,就叫什麼:一摘使瓜稀,二摘使瓜好,三摘猶尚可,四摘抱蔓歸。

當然,這兒歌好像也與武則天有關。

宋皇后倒是沒武則天生四個兒子的本事,她只有一個兒子,但,宋皇后與七皇子生母秦美人關係平平是真的,還有八皇子生母宋德妃,這位是宋皇后同父異母的妹妹,按理該極親近的,只是,宋德妃死後,還有流言說與宋皇后有關。可見,這對姐妹關係也一般。故此,大臣表示了對幾個庶出皇子安危的擔心。

反正,昭文帝龍體違和,大臣們對於宋皇后代為硃批之事是極為惶恐的。

朝臣都是極擅體查聖意的,這寫兒歌的御史上本之後,昭文帝沒啥反應,接著,景淑長公主請求去慈寧宮給稱病的方太后侍疾。

方太后前幾年朝裡朝外極為歡騰,哪兒都是她的事兒,自從幼子仁德親王一家子在藩地得時疫過逝後,她老人家身子不爽,在慈寧宮稱病,久不見人矣。

昭文帝問宋皇后,“皇后說要如何處置?”

宋皇后道,“悉聽聖裁。”

昭文帝輕咳幾聲,嘆,“不知多少人盼朕死,不知多少人盼朕生。”

宋皇后道,“太子年紀尚小,陛下放心嗎?”

昭文帝嘆口氣。

宋皇后道,“西北不寧,戰事時有發生,陛下放心嗎?”

昭文帝又嘆口氣。

宋皇后道,“朝中大臣,有的想做周公,有的想做王莽,陛下放心嗎?”

昭文帝連氣都嘆不出了。

宋皇后道,“五兒還未長大成人,還未出嫁,陛下放心嗎?”

昭文帝握住宋皇后的手,問,“皇后呢?”

“我少時以為我父親是最可靠的人,後來,他權衡利弊,捨棄了我。我母親過逝的早,自小到大,大哥最關心我,在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大哥離開了帝都。”宋皇后眼中流光閃過,恰似淚光,道,“陛下是唯一沒有捨棄拋棄我的人。”

昭文帝輕嘆,“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第243章

大臣們擅於猜度皇帝的心意,但有許多時候,大臣也很會一廂情願。

譬如,他們硬是覺著人家夫妻感情比不上他們君臣感情。

昭文帝允了景淑長公主到慈寧宮侍疾之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