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在郫縣又住了一天,才慢悠悠地返回成都。

回到成都之後,夏子凌著手開始做兩件事情——

這第一件,便是在成都置了一處安靜的小宅院。雖然蜀王府那八百間屋子,住十個夏子凌都還嫌多,然而住在蜀王府中,日夜看著人家王爺王妃恩愛度日,夏子凌總覺得心中長了根刺一般彆扭,是以這搬出去住就成了當務之急。

夏子凌這幾年雖然有些積蓄,但大明朝的官員確實清貧得緊,在成都要置一處好的宅地估摸著要把自己這幾年的積蓄都花光了。幸好朱椿勸說夏子凌留在府中無果之後,便提出要幫他付了那購置宅地的銀錢。

夏子凌一尋思,自己為了跟隨朱椿入蜀辭了官,四品官員一年的俸祿雖然才二百餘石,但一個人用起來還是綽綽有餘。現下為了朱椿丟了謀生的飯碗,訛他一座宅子貌似也不為過?便欣然同意了。

宅院置好之後,剛搬出去不久,張景便差人送來了奇石、古玩等裝點之物。張景可真算是個有心人了,但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他越是如此積極與自己攀交情,夏子凌越覺得此人不正。

不過,為了暫時與張景維繫和諧共處的關係,夏子凌還是留下了一副自己頗為喜愛的蜀繡屏風,將其餘物件退了回去。

而第二件事,便是將自己從前所提的《治蜀十策》付諸於實踐。當時朱椿將這十條計策呈稟皇上之後,洪武帝便將其批轉張景研辦。

那修路和疏通三峽兩條計策,張景倒是即刻籌集銀兩去辦了。現下已初見成效,如若蜀中到應天整條長江水道疏通以後,成都到南京走水路,比起陸路耗時至少可以縮短一個月,這不管是對於蜀地經濟發展,還是蜀王與京中相通,都是一個大大的助力。

那改革稅賦之策,是這十條中的核心,但是操作起來甚是複雜。成都平原是重要的產糧之地,要計量穀物摺合銀兩的繳稅方法,並不難。可是川北、川西以及雲貴等地,山地眾多,要摸清居民每年收入之物應摺合多少契銀,難度不小。是以現下這改革稅賦之策還在打基礎的階段。

夏子凌來了之後,自然是依著他從前的經驗,再與地方官員探討請教,又制定了一套詳細的操作之法。他尋思著待準備得差不多時,或可先在成都平原鋪開試點。

《治蜀十策》之中,最容易實施的莫過於“廣納賢士”這一條了。蜀王到了成都,即刻頒佈了招納賢士入府的通告。

但所謂的賢士,也不可門檻低了。夏子凌尋思著如今宋濂已經過世,士林之中,名望最高的莫過於被洪武帝棄用閒居在漢中的方孝孺了。方孝孺雖然為人迂腐了點,但是學問卻是極好的。

索性漢中離成都並不算遠。夏子凌便替朱椿擬了一封書信,託人送到漢中,誠邀方孝孺入蜀,設立講壇,為蜀中士子們講學。

夏子凌提出這個建議之時,朱椿還是心存疑慮的,問道:“我聽聞那方孝孺為人清高,這些人一貫是不願與藩王結交的,他會願意入蜀嗎?”

夏子凌揮筆在箋紙上寫完最後一個字,將墨跡未乾的書信遞予朱椿,自信滿滿地說到:“我又不是邀他來做王爺您的幕僚,而是來教化蜀中士子,這樣傳播學問的好事,他怎會不願?再者……王爺請看信中最後一句話,看了這句話,臣保證他一定會來。”

這信中最後一句寫的是——“蜀中人才匱乏,如若先生不至,本王欲邀潛溪先生門下週庭入蜀講學。”

朱椿看完,皺了皺眉,有些不解,道:“此事何以扯上週庭?”

夏子凌笑了笑,道:“王爺難道不知?周庭為保一命,自甘墮入樂籍,此事方孝孺初聞之時,二人同拜於宋濂門下,那方孝孺差點氣得吐血,還為此寫了一封檄文討伐周庭,此事在士林之中傳得沸沸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