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座之後,問秦瓊,“如今與楊玄感十萬大軍對峙,敵眾我寡,形勢與我不利,不知你有何破敵之策?”

秦瓊沉思良久,謹慎的說道,“自古以來,兩軍交戰,以少勝多的戰例,不勝列舉。楊玄感冒天下之大不韙,舉兵叛亂,不得人心,必敗無疑。雖然統帥十萬之眾,未必就是三軍將士一心,如此戰力,必然大打折扣,如果我們以奇兵攻之,逢強智取,一定可以打敗楊玄感。”

並肩王楊林讚許的看著秦瓊,點了點頭,說道,“叔寶可有妙計,助本王打敗楊玄感?”

秦瓊說道,“崤函谷我們已經再難利用地形之利,潼津口只能阻擋楊玄感大軍一時,如果我們示弱撤離此地,將楊玄感大隊人馬,誘至三門峽一帶,在那裡利用三門之水,水淹七軍,楊玄感必定大敗。”

“噢?水淹七軍?”,楊林聽後,霍然站起,高興的說道,“此計妙啊?仔細說來聽聽。”

秦瓊說道,“相傳大禹治水時,鑿龍門,開砥柱,在黃河中游這一段形成了\"人門\"、\"鬼門\"、\"神門\"三道峽谷,此處地貌以山地、丘陵和黃土塬為主,,可謂“五山四陵一分川”。東邊的上陽城,既是洛陽的門戶,這一帶地形座落在黃河南岸階地上,三面臨水,形似半島,素有“四面環山三面水,半城煙村半城田”之稱,如果 我們兵分兩路,一路埋伏在三門峽,在楊玄感大軍到達之後,掘堤放水,水淹楊玄感大軍。另一路人馬,回師上陽城,水淹楊玄感大軍之後,兩路夾擊,楊玄感必然大敗,我們活捉楊玄感,如探囊取物一般。”

並肩王楊林聽後大喜,立刻說道,“好,就依叔寶妙計行事,我們兩個兵分兩路,在三門峽活捉楊玄感。”

正是:恩怨分明識大義,大敵當前心相齊。

饋贈之情不白授,獻上破敵錦囊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