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擠的街道,眾人紛紛讓路觀望。
晚晴第一次做馬車,半個時辰後,晃晃悠悠的馬車終於停止了那令人作嘔的運動。晚晴發誓,以後能不做馬車堅決不坐馬車,頭暈腦脹的讓她眼花繚亂,眩暈至極。
“二小姐到了,您請下車。”嚴管家畢恭畢敬的聲音在車外響起。
“好。”
晚晴剛下馬車,一貴婦迎上來,抱住晚晴:“兒啊!讓孃親好好瞧瞧你。你出生沒多久,就被送到山上,這些年肯定會吃了不少苦。”
“孃親。”晚晴把臉埋在貴婦身上,她身上有母親的味道,很溫暖。
“哎!孃親的好姐兒!”
旁邊一中年男子,氣度不凡,溫文儒雅。
晚晴走上前,俯身行禮:“爹爹!”
“嗯。回來就好。”
另一位是顧丞相之子,顧天源,不愧是京城四大公子之一,相貌俊美,氣質高貴。
“哥哥!”
男子上前扶住晚晴,“妹妹不必多禮。爹,娘,妹妹已經回來了,我們先進去吧。”
“對,清兒,到家了,咱們回家!”顧夫人和顧天源一左一右牽著婉清往府中走,
那邊嚴管家一叫喚,府中其他人俱都躬著身子,齊聲道:“恭迎二小姐回府!”
晚晴有些不自在,但是顧夫人和顧天源握住她的手,一股暖意傳遍她全身上下,又見眾人一個個和善地笑著,心裡更暖,不由嫣然一笑。
晚晴進入丞相府,住在煙雨閣。顧夫人從宮裡給晚晴請了兩位教養嬤嬤,看著雖然十分和氣,只是折騰起人來毫不心軟。
首當其衝的是規矩:第一,時間精準不容錯,兩位嬤嬤對這個要求一絲不苟。例如早上晨起問安,倘若遲了,不問緣由,先照著手掌心就是兩下戒尺,打的十分狠,可謂半點情面不留。第二,凡事按部就班,例如午休,不管困不困,到了這個時候就得睡去,哪怕你是睜著眼躺著,也得躺夠那個時間。第三,高標準高要求,比如吃飯,兩位嬤嬤就詳細的對從佈菜到食用,每一個動作做到了全方位的要求,手抬多高啊,衣袖在什麼位置輕提,以及每個菜從哪個位置夾菜,對應什麼樣的客人應該夾哪個位置,可謂是極盡苛責的細緻。剛開始對於諸如此類的種種要求,晚晴感覺到了一種束縛和壓抑。可隨著時間的拉長,她慢慢便習以為常,甚至發現了這種規矩下的好處:自律自覺,以及不經意間的規範。
其次改變的是生活的節奏及品味。每天從早上一睜眼開始,屋裡的丫頭婆子們便是連軸轉,比如洗漱這事,竟要四個人伺候,一個伺候洗漱,一個伺候穿衣,一個伺候梳髮,還有一個全然盯著時辰,跟個監督者似的。如果那日得著盛裝,那伺候起來沒六個人是不夠的。每過幾日就有一套全新的衣服送來,剛開始晚晴還頗為歡喜,但後來一件件的好衣裳好料子送過來,不論多麼華貴精美,她都無動於衷了。穿是如此,吃就更別提了。儘管晚晴吃遍了大周國各地美食,但卻沒有這麼精細。每日看著不同的美食,很想大快朵頤,無奈嬤嬤在一旁盯著,只能照規矩吃個八成飽,而後頗為遺憾的看著它們被收下去。用的方面更是個個奢華,儘管流觴給晚晴準備東西也很好,但那些都摔不壞。現在用的從帶的頭面,到練習書畫用的文房四寶,每一件都是古董啊,晚晴總擔心會摔了這個,蹭了那個,每日畏首畏尾的,知道後來摔壞了一件白瓷,顧夫人連提都沒有提,反思後才明白顧夫人的用心良苦。
學習各種技藝,是希望她不會在這上面低人一等,尷尬自卑;學習待人接物,是希望她將來能夠應對自如;錦衣玉食的慣著她寵著她,是希望有一天她不會被潑天的富貴晃花了眼,堵塞了心;學習規矩,是要她明白,無規矩不成方圓,規矩是她的底線,學會它她才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