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臺每星期一三五下午二時到二時三十分,有一個“一技之長”,是該臺和臺灣省教育廳合辦的教育性節目,由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堂工業教育系供給資料,金山先生播出,內容介紹的是工業職業教育,初中畢業的學生和身為初中程度學生家長的先生夫人們,屆時都應洗耳恭聽。聽教育節目,不能抱著聽《梁山伯祝英臺》黃梅調心理,也不能抱著聽綜合節目嘻嘻哈哈心理,否則便聽不下去矣。該節目在本質上枯燥無比,經過金山先生一番努力,男女主角固然也大談其情,大談其愛;經常花前月下,也經常遊山玩水,可是萬變不離其宗。這種節目,即令上帝親自主持,都無法跟“梁兄哥”一較身手。然而也正因為如此,聽了之後,才有價值,蓋該節目不是教你學啥手藝,而是教你走啥道路,意義之深,和實用價值之高,就在於此。

五千年來,中國知識分子有一種自命為“正統”的觀念,認為人生的道路和目的,是“一條鞭”式的。小學畢業上初中,初中畢業上高中,高中畢業上大學,大學畢業去美國,留美畢了業,就在美國找個大小差事幹之,最好是入美國籍,找個女人結婚,生下孩子,了其殘生。我說這些是經過濃縮的,看起來好像觸目心驚,可是舉目所及,哪一個青年不是如此的抱負?又哪一個家長不是如此期望他們兒女的哉?從前四川軍閥某某先生,姬妾如雲,一直沒有兒子,而只有九個女兒,有人乃以一詩贈之雲:“九個女兒不算多,再生一個夠一桌。可憐一對賢夫婦,專門替人養老婆。”以我們目前的教育形態和國民氣質來看,固可改成另一首詩,曰:“五億同胞真夠多,硬是不能湊一桌。可憐堂堂炎黃冑,專養人才去美國。”嗚呼,你說這種幹法,有啥意思乎哉?

我們只看見美國的富強,只看見德國的科學,而沒有看見致他們於富強,致科學於發達的工業幹部。沒有那批幹部──也就是沒有那些熟練工人,根本談不上工業潛力,潛力乃指的是該項熟練工人。德國在短短期間內就復興到第一流國家的地位,是靠他們的工人,而不是靠他們整天開會鉤心鬥角。中國人在美國讀了半輩子書,了不起的搞到一個大學堂當教習,薪水之高,國內朋友聽啦,心膽俱裂。可是在美國,一個大學堂教習的待遇,不如一個熟練工人,於是乃發生一種現象,美國年輕人初中畢業後就大量擁到工業學堂,工業學堂畢業後就當起工人,悠哉遊哉過日子矣。很少人拼命去讀大學,而是等到有了相當積蓄,和年紀已大,心情由絢爛趨於平穩的時候,再去讀之的也。

“一技之長”節目對初中畢業的孩子,是一個很大的幫助。高階中學像是上飛機的長梯,高中畢業後,考入大學,等於上了飛機,凌雲而去。可是一旦考不上大學,飛機已飛,把自己留在梯子盡頭,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來,真要坑死人。如果能稍微有點腦筋,毅然決然放棄“一條鞭”式身死異邦的想法,腳踏實地進入工業職業學堂,也是一種救國救己的偉大壯舉。

中國傳統文化中,“做官”(用現代話講,曰當公教人員)是惟一的一條正正派派出路,其他職業,全屬左道旁門,為正人君子所不取。所以一個藝術家在中國人心目中沒有地位,畫家中如有做過官的,且和官有來往的,還比較有點分量。若是聲樂家、雕刻家,則提都不要提,等而下之,一個人竟去經起商來,或做起工來,真是抬不得頭,見不得人矣。於是,大家一齊往辦公室裡擠,日夜和桌椅為伍,以為那才是天經地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