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一吹即散。

“許多人,許多事,許多情感,都過去了”,什麼都過去了,但心境會也這般淡淡地過去嗎?就是這一點餘思,讓《情何以堪》的結尾變得那樣即使平淡也有著無盡的纏綿與嫋嫋情思。一個有著經天緯地之才的巾幗英雄,一個有著重情重義心腸的小女子,掃平天下,一統河山的宏願與只平安康泰,閤家歡樂的安分守己一直糾纏在平瀾的心底。她其實是個矛盾的疊合,一邊要著平安幸福,一邊又要著天下太平,不能說兩者全然矛盾,但多少在她的生命裡卻出現了不可調合的衝突。平瀾究竟是為了要保護同門而出面謀取天下,還是根本就是為了要平定天下而謀取天下?

天下這個概念在文中是一種多面的選擇。六爺謀取天下初衷是為報仇,同時也雜著要保全自身的想法;儒輝相助六爺目標很單純,只是為了報仇;宣霽入世是個性天成,一種彷彿生在盛世的積極昂揚的心態;諶鵲入世是因為身負經綸天下的才幹,有自傲,有自得,也有自信;虞靖是為了素小的宏願,只是這宏願不知不覺間微妙地轉成了一片摯誠的愛;而平瀾到底是為什麼呢?只是為了能夠保護好同門嗎?那當一個小丫鬟豈不比後來的選擇更為安全?

亂世,這個故事的背景構建在亂世,兵慌馬亂,什麼樣的人要怎麼做才能在亂世中得到一份真正的平安幸福呢?平瀾說沒有人,沒有辦法。平瀾有才,平瀾有志,才志相當的一個人又豈會真的甘於平寂?平瀾當初一定也是胸情天下的吧?即使這一點她都苦苦壓抑著,併為自己的選擇找了萬全的周備的藉口,畢竟一個女子的雄心是會讓人太過矚目既而猜忌的。

但這種選擇仍是致命的,於是諶鵲開始動手了,行動狠辣的確堪當一代名流。經由諶鵲的打擊,平瀾開始真正意識到為得天下所要付出的代價,許多事開始變得真正地不得以,比如豐崗的五萬人馬,比如計設諶鵲,比如在神都的種種背離其仁唸的舉措。那時候起,平瀾的手段才開始真正變得像個知亂世中謀生存的謀士,也真正變得陰狠起來。

也之所以,在經歷種種之兵,在一切已成定局並可以有所放下時,她有了這樣的感嘆:“傳奇?我啞然失笑,一路過來,其實並無傳奇,只不過人生際遇有異,逼我做了許多我不併願做的事,而所謂的功績算來也抵不上我付出的十中之一。又哪來的什麼傳奇!”她否定了之前所有的努力,因為在她看來,浮世功名已不足為道,這時候的她只想為愛而留在心愛的人身邊。

可惜世人又給她擺了一道難題,當她的存在忽然變得那樣尷尬時,當她的存在忽然變得那麼可惡時,她究竟是為是該對這個之前嘔心瀝血的天下作出何種選擇呢?她的去留其實並不會超大程度地影響到天下的局勢,但卻必然會掀起波瀾。如論切題與否的話,我想留下那是一種更加的難堪。之前奮力要打拚甚至犧牲也要完成的天下,到頭來卻要背棄了,這是一種怎樣的諷刺?可惜作者到最後還是手軟了,沒讓她情難以堪,只是讓她選擇了一個即使哀傷,即使遺憾,卻終究還比較輕鬆的將來。

平瀾的才智讓人欽佩,但其心理卻並非那樣特別,她只是冷靜而又理智的,她愛六爺嗎?當然是愛的,甚至可以為了這個愛豁出生命,但一旦這份愛與多種利益相沖突時,她就馬上將發昏的頭腦冷靜下來,果斷而周密地析取最大的利益,然後痛苦地卻堅定不移地執行。在平瀾的種種謀算裡,最大的利益獲得者永遠是六爺,即使他並不喜歡由平瀾犧牲而得來的利益;最大的輸家永遠是平瀾,她算來算去,卻終究沒有算到自己。

這種狀況一直到了全文結尾,平瀾才稍稍有所改變,她真正意義上的自私了一回,縱然這一次依然是六爺在除了情感上又一次當了贏家,但畢竟平瀾挑了一條相對而言比較好走的路。一份不完善中的完美,一種捨棄過後的平淡。事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