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沈書記、周區長,你們等一下。”
沈淮剛走出去,陳兵從會議室追了出來,周裕也停下來,不知道陳兵找她跟沈淮要說什麼話。
陳兵作為駐京辦主任、東華賓館總經理,在四樓有辦公室,他請沈淮、周裕到他辦公室說話。
“長青集團的孫啟義孫總,是不是沈書記你的表舅?”時間也不早了,陳兵開門見山的問道。
事實上,整個東華市知道孫亞琳與沈淮是表姐弟的也沒有幾個人,梁小林當時負責天衡大廈的產權轉讓談判,也不清楚沈淮跟長青集團的關係,不過在梅溪鎮的小圈子裡,這個倒不是什麼秘密。所以陳兵能知道這件事,也不叫意外。
“……”沈淮看了陳兵一眼。
陳兵坦然說道:“雖然是面子工程,但這次東華市真要給剃了光頭,成為笑柄,對東華的負面影響會很深。訊息要是傳出去,以後想到東華投資的廠商,心裡就會嘀咕,就會擔憂在東華是不是有不可預知的風險……”
陳兵當然不用賣力的幫梁小林渡過難關,但他不得不為東華市的發展大局考慮。
我的qt房間開通了!更俗官方qt房間號'9167'
點選進入
第一卷 第二百二十二章 人的分類
陳兵的話,叫沈淮頗感意外,想想又覺得應是如此。
沈淮還記得在市鋼廠裡,跟熊文斌對當前的改革進行過一些討論。
現階段關於改革的論述,五花八門,沈淮與熊文斌的意見比較一致,認為改革,就是要“行”的人上去,“不行”的人下來,達到整體力量持續上升的目標。
能力平庸的人,自然是屬於“不行”的人,但在國內當前政fu機關以及廠礦企業內,有很多人,要說他沒有能力,但他玩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手段,比誰都精明,比誰都厲害,他們到底是屬於“行”的人與“不行”的人?
標準到底是什麼?
沈淮與熊文斌的觀點也很簡單,只要那種能促進整體力量持續上升的人,才能歸入“行”的人之列。
有一些人,雖然是厲害角色,但他的存在不利於整體的上升,反而因為專於內鬥,使發展的力量跟動力消耗在內部,甚至起到削弱整體的作用,這些人再厲害,也是隻能歸入“不行”的人之列。
這些人實際上往往是沒有能力帶領整體上升,沒有自信據此贏得廣泛的支援跟聲望,那就只能靠內鬥、靠壓制有才能、“行”的人來上位或維持其在體系內的地位。
改革要成功,實際要解決的,就是讓“行”的人能上來,讓“不行”的人能下去。
企業搞股權改制,首先是從根本上,要求利益相關人集中關注企業的整體利益,從企業的整體力量是上升還是下降這個角度,去決定“行”的人上來,堅決的將“不行”的人踢出局。
大到地方,“行”的人,是那些能促進地方整體實力持續上升的人;大到國家,“行”的人,是那些能促進整體國力持續上升的人。
沈淮這些年已經習慣以此去評價別人、劃分別人。
觀陳兵從政履歷,他應該屬於前者,也恰恰因為他屬於前者,才會說出這樣的話來。唯有這類人才有大局化,才更注重大局利益,而不是侷限個人利益斤斤計較。
沈淮掏出煙,分了一支給香菸,輕輕嘆了一口氣,跟陳兵說道:“名單上,不僅長青集團的孫啟義是我的表舅;海豐實業的謝海誠,還是我繼母的哥哥,也算是舅舅……”
周裕坐在旁邊,沒有怎麼說話,心想周家跟沈淮接觸這麼深,甚至在整體利益都跟梅溪鎮的發展捆綁在一起,但沈淮也沒有跟周家掏心窩的說他的底細,陳兵跟沈淮應該接觸不多,沈淮倒掏心窩的將一些家族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