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國則朝不保夕,紛紛尋求宗主國以獲得庇護。國家之間陰謀重重,戰爭不斷。而魯國則君權旁落,國勢衰微,是實在的〃君不君,臣不臣〃的局面。民生得不到安寧,怨氣沖天,可謂內憂外患。孔子便逐漸形成了悲天憫人,不仕無義的信念,為此在他的一生中註定有這麼一段漫長的傳道羈旅。
第二節〃累累若喪家之狗〃
在孔子的羈旅生涯中,有這樣一段小插曲。當時孔子周遊列國,無遇明主,常受冷落甚至遭人迫害。如《列子·楊朱》中所記載:孔子〃伐樹於宋,削跡於衛,窮於商周,困於陳蔡,受屈於季氏,見辱於陽虎,慼慼然以至於死〃。其中尤以他在鄭國的遭遇令人感慨萬千。那次是因為孔子帶領弟子子貢在宋國的一棵大樹下演習禮儀,宋國權臣派人把樹給推倒了。師徒二人便慌忙離開宋國而去鄭國。到了鄭國,兩人卻走散了。孔子便一個人孤零零地站在城門外等待,子貢也在四處尋找老師。一個鄭國人看見便對子貢說:〃東門城外有一個人,頭長得像唐堯,脖子長得像皋陶,肩膀長得像子產,可是腰部以下比夏禹還短三寸,一副可憐兮兮、風塵僕僕的樣子,像極了一條喪家之狗。那不會是你的老師吧?〃子貢聽著有點像,匆忙趕到城門,發現果然是孔子站在那兒。心底泛起一絲酸楚,便把剛才鄭國人對他說的話告訴了孔子。誰知孔子哈哈大笑,然後說道:〃他形容我相貌的地方不一定像,但是他說我像喪家之狗真是對極了!〃難道這位聖人真這樣自低自賤或是臉皮厚不怕罵嗎?
其實不然,在孔子35歲的時候,由於魯國內亂他放棄了身為教師的安穩生活,投奔齊國。為了接近齊景公,他住在齊國貴族高昭子家。次年,景公才向他詢問政事。孔子答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說:〃好極了,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兒子不像兒子,即使有再多的糧食,我也吃不著啊。〃過了些時日,景公又向孔子問為政的道理,孔子說:〃管理國家最重要的是做好財經工作。〃景公聽了很高興,便決定重用孔子。誰知齊國大臣晏嬰卻進言勸阻道:〃陛下,像孔子那樣的儒者總是能言善辯,圓滑世故,您很難駕御他的。而且他那麼推崇喪事,過分追求盡哀,不惜破費厚葬,要是這種主張影響我們的風俗可是不好。而且他到處遊說以求取官祿,這種人怎麼可靠呢?現如今禮樂制度已經崩壞,他那一套繁文縟節太不合時宜了。〃景公聽信了,便開始冷落孔子,再加上齊國的大夫中有人想加害於孔子,孔子便返回了魯國。
第二部分 第44節:孔子:痛並快樂著(3)
在家裡沉潛了十多年,漸漸地學識也得到增長,幾乎到了無所不知的地步。那是有一次魯國掌權的上卿挖井得到了一個陶罐,裡面有一隻像羊的東西。為了考考孔子,便騙他說得到了一隻狗。孔子可不上他的當,仰仗自己博聞強識,他說道:〃據我所知裡面應該是一隻羊。我聽說山林中的怪物是隻有一隻腳的龍和一些精靈鬼怪;水中的怪物是龍和一種叫做〃罔象〃的水怪;而土裡的怪物是一隻雌雄未分的墳羊。〃上卿心裡暗服,只是仍然把這樣的人才束之高閣。後來魯國內部越來越混亂,孔子不想再做官了,便操起了教書的舊業,學生越來越多,還有專從外地趕來的。孔子也就以此為樂。
直到五十多歲的時候,他又再度被請出仕,還接連升官。眼看魯國的形勢有所好轉,齊國有些著急,他們怕孔子掌權,魯國定要稱霸,而自己距離魯國最近,必要先被兼併。於是想出了一個缺德的主意,即用美女和駿馬誘惑魯國君臣,使其終日迷戀聲色。孔子則大失所望,於是又離開了魯國,帶領著弟子周遊列國,此時的他已經55歲了。
孔子就像跳蚤一樣從這個國家跳到另一個國家,先後經歷了衛國,曹國,宋國,鄭國,陳國等,並反覆在這些國家之間周旋。一個年近半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