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一章 名士來投(第3/5頁)
章節報錯
柷都被捧出來活動。
趙崇凝成為新的清流魁首,自然而然的要支援嫡長子繼承製。
韓偓、李巨川的門路也有人走。
不過李巨川是聰明人,來者不拒,從不表態。
李曄大部分時間領軍在外,連幾個皇子人都沒認全。
如果是明朝,有穩定的社會環境和文官系統,皇長子繼承製倒也無所謂,李曄不在乎這個。
關鍵這是唐末啊。
沒有能力,扶上去也是害人害己。
朱溫這麼兇殘的人,在長子朱友裕死後,都不敢立其他親兒子,反而有意立養子朱友文。
當然朱友文的媳婦功勞也不小。
“陛下整天魂不守舍的,難道又在想張家的兩個小狐媚子?”見李曄出神,裴貞一大為不滿。
李曄乾笑一聲,“愛妃別瞎說。”
王建說是要送女兒進宮,卻一直沒有動靜。
拿下朔方之後,拜在李曄面前有兩條路,一條西進,一條南下。
南下蜀中成強秦之勢的論調,文臣武將們呼聲最高,蜀中天府之國,得之可以養關中。
而河隴在他們眼中屬於化外之地,即使打下來,要轉化為治土,絕非短時間能完成。
一直陪了兩天,科舉基本結束,劉全禮送來及第名單,裴貞一嘰嘰喳喳的吵著要看。
這種國家大事,李曄向來是避諱後宮干預的。
她若是見到裡面有裴家人,還不吵翻了天要點他的狀元?
李曄臉色嚴肅起來,丟下一句“不得放肆”,便離去了。
大字排在第一的是崔諤,第二趙觀文、第三楊贊圖,第四才是崔源照。
四人之後排著小字的十七人。
總共二十一人,崔姓就佔了四人,韋姓三人,裴姓兩人,世家大族去了差不多一半的名額。
當然,這時代能讀書識字的,也不是普通人家,來參加科舉的更不是普通人。
李曄看了一眼劉全禮,“這是誰讓你送過來的?”
“回稟大家,李公。”
李巨川只有一個幕僚的身份,但長安城中誰不知道他是皇帝的左膀右臂,甚至有人稱他為布衣宰相,而稱張承業為隱相。
既然是李巨川送來的,想必裡面的么蛾子比較少。
“去興慶宮!”
興慶宮裡擺著四張試卷,字跡工整,三個主考官圍著評頭論足,爭論不休。
“怎麼回事?”李曄踏入閣中。
“陛下,這四人各有長短,一時難分高下,故臣等有些許各自看法。”韋昭度資格最老,最先發言。
李曄目光落在長卷上,這還是他第一次看正規的科舉試卷。
按照李曄的要求,重時務策。
唐代科舉策問有三策,李曄簡化為兩策,一文一武。
文題:關中疲弱,錢糧不振,人口不濟,如何走出困境?
武題:汴賊強逆,天下藩鎮割據,朝廷困守關中,如何破局?
其實文武二題都是一個意思,如何復興大唐。
李曄一一看了四人答論,皆是長篇大論,引經據典,還沒標點符號。
不到一炷香的功夫,李曄眼花繚亂,還是讓他們粗略講解一下。
四人的武題都是攻取蜀中的老路子,大同小異。
蜀中向來都是關中的後花園,李唐宗室動不動就“南狩”成都。
因此蜀中也就成了大唐臣僚心中的怨念。
主要不同集中在文題上。
簡而言之,崔諤主張降低稅賦,吸引關東百姓入關。
趙觀文主張以朝廷的名義鼓勵嫁娶,生一子賞十雞,二子賞羊,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