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隸印記,再也不見他。那時候,他的生活每一天都充滿了恐懼和無助。無論怎樣哭叫求饒也換不來一絲憐憫。
被痛打折磨,他會怕痛,會逃避躲藏,卻無處可躲,無人可求助。然而任何人的一個關切目光,一句不是那麼冰冷的話,一個不忍或同情的表情,都可以讓他回味珍惜半天,能化解他的痛楚,讓他有信念支撐下去。
他阿正好貪婪,他貪念著這樣的鼓勵和關愛,他想要好多好多,要得沒有止境。所以他會對別人好,為的只是在他受磨難的時候能得到一個憐憫目光的回應。他一直堅信,只要對別人好,別人也會對他好。這種好能讓他在最痛和折磨的無邊苦海中看到一絲希望的亮光,他能將那種亮光化為忍痛的力量。
他在想,其他奴隸也是需要這樣的關愛和在乎的,將心比心,所有的人都會痛,都會難過。任何人在痛苦的時候,都需要溫暖和關切,需要一絲希望。
所以,為了得到更多的愛,為了得到更多的支援,為了突破那種被親生父親漠視的痛苦,他要為奴隸說話,他要成為那些奴隸的驕傲和精神支援的光芒,他需要別人對他的感激和佩服。這輩子,他想主宰自己的人生,他的父母都是皇族,不能辜負這份骨子裡藏著驕傲和高貴,即使肉(和諧)體(和諧)承受痛苦,也要在精神上永遠當個贏家,永遠得到他人的承認。
因為趙世德的歪打正著要他代寫課業,阿正有機會偷偷讀過《弟子規》等書籍,他知道:“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也就是說,真正的孝道,是要在自己父母犯錯時不斷勸諫,使其改正,才是真正的對父母好。阿正也知道“邪不勝正”,他堅持這樣做,終有一天他會成功。他甚至相信“英雄不論出處”,只要心中有志願,有高潔的品質,即使出身不好也能讓人瞧得起,就算是奴隸也可以變得很偉大。
那些書,讓他內心豐富,讓他覺得自己和其他奴隸不同,讓他覺得自己是有高度有道德的人,讓他覺得自己沒有這麼低賤。讓他覺得,他可以依附著別人對他的溫暖和承認活下去。
父親從來不喜歡弱者和逃避的人,阿正幻想著這樣堅持下去,某一天,會得到父親的承認。因為他是從骨子裡對父親好,為了父親穩固的政權,奴隸制度必須被廢除,因為這越積越多的怨念,終有一天會讓他的政權倒臺。父親終會理解他的忠義孝節,透過他的忍耐,父親能寬恕原諒契丹人的罪,最終他會得到認可與承認。這樣,他也不會辜負母親的希翼,他能解救那群被殘忍折磨的契丹子民。
這是阿正心中化解仇恨的方法,他身上流的是兩個民族的血,只有這樣,他才能對得起兩國的人民。這是他為父母盡孝,為國效忠的方式。
他阿正,曾經也是這樣一個充滿志氣,野心勃勃的人,他要的太多,最後也跌得太慘。
到了最後,所有的夢想都往相反的方向發展了,事與願違,只有讓他和那些受難的奴隸們更加痛苦,讓更多人受苦受難,讓父親更加恨他。他不得不懷疑,自己堅持正義的意義。他一個人受苦也就罷了,因為他所堅持的正義,卻讓更多人更加痛苦,讓更多人對他充滿了仇恨。怎能不寒心,不痛苦。
牽連制度開始時,阿正才發現自己太過幼稚,他對人家的好,最後都轉變成了仇恨。
對一個人好,不難。難的是,你對一個人好,那個人會恨你;你對別人的好,最終會害了人家。既然如此,繼續堅持做一個道德高尚的好人是否還有意義?
阿正不想恨任何人,但所有人都恨他。他的父親恨他,那群奴隸恨他,他只有一輩子生活在痛與更痛的邊緣中,永遠眼睜睜看著別人仇恨的目光,永遠被自己的父親和兄弟踐踏在腳下。阿正的心,早就寒透了,救助奴隸,不過是一個虛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