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嗎?”
蔡琰聞言大窘,紅著臉拿一對粉拳猛捶趙興,一邊捶一邊嗔罵:“都是你這壞人,一點都不憐惜人家,一晚上折騰了那許多次!”
趙興急忙閃身出屋,臨走之前還不忘戲弄蔡妹妹說:“那可不怨我,誰讓你將一包的春藥都服下呢,那原本可是華佗老東西給咱倆人準備的。若不是哥哥我身體壯,誰能吃得消你一晚上的索需無度呢!哈哈……”
過了幾日,挑了一個暖和無風的好天氣,趙興在華衛國(敦煌太守)、閻柔(漢軍騎兵師師長)、劉繼禮(太傅府大總管)、蔡琰(晉報首席記者)以及當地一眾官吏的陪同下,親自對敦煌新城的修建工作進行實地勘察和劃界。
以往就曾說到,趙興其實對於殺人打仗的事情並沒有多少興趣,倒是對於賺錢建設的營生非常地熱衷。從他在重築敦煌城這件事情上所表現出來的超乎別人想象的熱情就可以看出,雖然經過了這麼多年,但他的這個喜好仍然沒變,甚至有些變本加厲起來。
趙興一邊走,一邊對身邊的人說道:“一座城市的格局,首先看得不是城牆有多麼高大,城市的佔地有多麼開闊,城內的人口有多麼密集,我們的眼睛要往下面看!要看這座城市的供水管路是否完備,地下排汙暗渠是否可以做到防疫和通暢,洩洪下水通道是否能夠承受暴雨和洪水的考驗!”
眾人第一次親耳聆聽趙興的教誨,於是紛紛點頭表示記住了趙興的話語,蔡琰也是當即便將趙興這番話認真地記了下來。
第199卷 第1590節:岔了輩分豈能幹 (10)
又走過一處地方,趙興向前指著一片尚未開發的土地說道:“城市地底的供水和排汙系統好比就是人的動脈和靜脈血管,而城市的主幹道就是人的脊柱,必須要考慮到防守和便利兩個因素。我們不能因為現在敦煌城內只有幾萬人口,便沒有眼光地只修築一條容納兩輛馬車並排同行的街道;我們應該著眼十年之後,百年之後的敦煌城,如果那時候這座城市內有人口五十萬,甚至是過百萬,那麼我們就需要一條至少可以容納八輛馬車並排同行的主幹道!”
也不知道特種兵出身的趙興,平時裡都是從哪裡學來的這些東西,在跟大家談論城市規劃的時候,居然一套一套地,而且說出來的大多數道理都是經得起時間和實踐的考驗。
一路走,幾乎都是趙興在說,其餘人在用心聽。因為跟在趙興身後的人都已經習慣了將他說過的話當做是行動指南,很少有人懷疑趙興所說的事情是否經得起推敲,有沒有道理。即使有時候趙興說的話看著沒有道理,但在事後證明,還是趙興說的在理。
造成這種一人說話眾人點頭的狀況,實在是因為只有趙興一人擁有看透未來的神奇經歷。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面,除非趙興能夠培養出一批真正接受和理解了他全部思維的擁躉者和追隨者,否則他作為理論先知的地位根本無人可以撼動。因為他隨口說的一些道理,比如關於城市下水道的重要性,只有在後世經過反覆的事實教訓洗禮過之後,人們才會真正的重視。
來到碧波清澈的玉龍湖畔之後,趙興意味深長地對大家說道:“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沒有了水,一切都將消亡。將來隨著敦煌新城的完工,這裡會聚集很多人口,大家對於水的需求將會直線上升,如何珍惜利用玉龍湖裡面的每一滴水,便是我們最需要重視和注意的問題。”
有所心得的華衛國於是問趙興:“我覺得,想要保護好玉龍湖,首先是要按照太傅大人的命令,確保玉龍湖周圍的樹木草叢保持生機,同時嚴禁將不乾淨的汙水向湖中傾注,禁止周圍的農夫為了擴大天地而毫無節制地從湖中引水灌溉。”
趙興聽了華太守的這番話,覺得十分欣慰,點點頭鼓勵地說道:“是這麼一個道理。所以我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