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是他登臨玉女峰以及多日在朐縣附近海岸線實地勘察之後做出的決定。
沿海可以修建軍港碼頭的地方,有幾個重要的條件,比如要能夠抵擋多個方向的大風,尤其是東南一帶的颱風;要有足夠的水深,能夠停泊大型的戰船;要有乾淨無礙的航道,水下不能有暗礁和險灘,船隻可以暢通無阻地進出港口碼頭;要有乾淨的淡水水源以及完善的岸上補給倉庫,還要有可供水手們上岸休整的營盤、酒肆、勾欄,以及醫療救護場所。
太史慈經過反覆評估,在三處適宜修建軍港的地方上最終選擇了這處向內凹入,水流平緩,背靠山峰的位置,並且將此處基地命名為東海鬱州港。
按照事先的約定,太史慈並沒有給糜家留下修建碼頭的資金,全憑糜家進行修建,今後港口修建完畢之後,糜家的船隊可以租用部分碼頭,而晉國水師專門用來承擔海上長途運輸的船隻,則優先為糜家的海上商貿提供服務,並且今後還會有戰船護航。
糜家與晉國水師的這筆交易,一開始或許難以獲利。但從糜竺的眼光和角度考慮問題,承擔鬱州山軍港的修建任務,其實是一件有百利而無一弊的好事。
毋庸置疑的是,隨著鬱州軍港的建成,島上一定會有大量的百姓定居,今後專門為軍港提供各種服務和保障,這就會帶來大量的商機。除了水師,糜家無疑對這座島嶼最有控制權,今後水師官兵在此處補給和休整時,他們的兵餉就會大部分花銷到這裡,這將是一筆十分長期而且可觀的收入。
另外,修建鬱州碼頭,就像是為糜家和遠在千里之外的晉國搭起了一座海上專用橋樑,今後一旦天下動盪有事,糜家在東海面臨危險時,便可以攜帶大量的家眷僕人和財富,舉家乘坐晉國水師的大型船隻離開是非之地,經由北方的泉州碼頭登陸,最終取道晉國,安然脫險。
第158卷 第1259節:明輪船橫空出世 (19)
史書中記載,當年糜家投奔劉備時,曾經有上萬的門客和下人一起投往劉備,可想糜家的勢力多麼龐大。如果這樣一個家族不是透過海上運輸這種低成本、高承載量的方式進行轉移,實在難以想象他們如何能夠突破曹操和袁紹等勢力的圍堵,安全抵達路途遙遠的晉國。
辭別了糜竺和陳登,太史慈率領船隊向北而行,海上一支援續的東南風為這支船隊提供了助力,使得船隊航行的速度明顯提高,不幾日他們便抵達了東萊郡不其縣與黔陬縣之間的一處很大的海灣(今膠州灣青島地區)。
太史慈命令船隊轉向進入海灣之中,揀就近漁家停靠漁船的碼頭靠泊,帶著一干手下上了岸。根據船上出身東萊一帶的水手介紹,此處海灣水深流緩,水底乾淨無暗礁,比起鬱州山島來,更加適宜修建大型的水軍基地,所以太史慈特意登岸勘察,準備與當地官府協商購買一段岸灘,作為今後晉國水師向南擴張的重要港口。
本就出身東萊郡的太史慈,與當地官府不其縣令打交道時十分順利。一位王姓的縣令聽說太史慈這位同鄉乃是晉國水師提督,身份比起他這位縣令而言尊貴許多,加之又是威名赫赫的趙興手下將軍,所以十分熱情地接待了前去拜訪的太史慈。
前些時日,從晉國返鄉的青州兵中,有不少老家就在不其縣內,他們滿載而歸時曾經轟動一時,就連王縣令都得悉此事,所以也就知道如今青州和晉國的關係非同一般。得知太史慈想要向官府購買一段海灘作為今後水師的停靠之處,這位王縣令十分爽快的便答應了下來。整個膠州灣岸線長達上百里,又不是什麼風水珍貴的寶地,私下裡賣給晉國一截,想必就算州牧孔融知道了,也不會當成什麼大事。
順利買下了一段海岸線之後,太史慈索性留給這位王縣令十萬兩銀子,作為修建港口的啟動資金,要求他幫著招募百姓,先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