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了楚王韓信、趙王張敖、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等人。但是在劉邦和呂后手裡,這受封王位的七個異性,有六人最終或是造反身死、或是遠遁大漠、或是放逐邊遠、或是被貶成列侯,僅剩下長沙王吳芮因為地少力弱,忠於漢朝中央而得以倖免。自此,非劉姓不王。有句話說“萬里覓封侯”,將軍們最大的夢想也就是封個萬戶侯。

漢景帝時,劉邦在位分封的七個同姓王聯合起來造反,結果被一一剿滅,從此中央的地盤越來越大,受封為王的皇子皇孫們地盤越來越小。到了漢末,很多諸侯國,比如什麼樂安國、東平國、河間國、中山國等等,封地面積不過一郡之地,有的甚至還沒有一個郡。就算如此,在這個王國之內,劉姓王們也不是想怎麼樣就能怎麼樣,因為這些國內還設有相(相當太守),負責監視著王們的一舉一動。

囉嗦了這麼許多,想要說的是,趙興準備擁立的晉王劉鎔,地盤實在有點過廣(一個幷州外加北方無邊的大草原),人口實在有點過多(竟然有三百萬之眾),實力實在有點過強(擁有十八萬曾打退了六十五萬聯軍的精兵強將),權力實在有點過大(除了明面上還承認皇帝是漢朝的最高統治者以外,其他的事情都是自己說了算)。

鑑於上述的“四個有點過”,所以洛陽朝堂之上的三公九卿和文臣武將們幾乎吵翻了天,爭論了很長時間都沒有一個結果。

第126卷 第1007節:數萬英靈眠太行 (13)

已經班師回朝的盧植託病不朝,整日躲在太尉府中不知道在琢磨什麼。盧植藏在府中,其實是不想表明自己的態度。他率領如此眾多的聯軍前去攻打趙興,最後卻是一個無果而終的局面。但他也十分清楚這個仗不能繼續打下去,否則滅了一個趙興,很有可能多出好幾個曹興、袁興、董興來。而且,就算打下去,未必就能真的滅了趙興。

雖然他沒有違抗皇帝的命令,十分乾脆利索地撤兵了,但不代表他預設了趙興的崛起和謀逆,所以他發自內心地不願意讓朝廷封三皇子劉鎔為晉王。趙興願意擁立晉王的做法,不過是“趙國昌之心,路人皆知”。只要有點政治眼光的人,誰都能看出來趙興不過是豎起來一塊擋箭牌,讓個小孩子劉鎔做傀儡,今後便於他更加肆無忌憚地在幷州“作威作福”。

雖然心裡十二分的不願意劉鎔受封,他盧植不能親口說這話,不然朝中其他幾派勢力會立即聯合起來攻訐於他。既然你盧植不同意劉鎔受封,那就去把犯上作亂的趙興給滅了啊!

趙興的態度很堅決,表述也很明確。如果朝廷不封劉鎔為王,則幷州擁立劉鎔為天子,直接跟大漢對著幹,從此走上獨立的道路。不管幷州最終能不能獲勝,現在看來幷州還真不怵朝廷的討伐,萬一北方數州響應了假天子的召喚,轉投幷州,今後還指不定會出現什麼亂子。在這個靠實力混飯吃的歲月裡,老百姓只能認拳頭大的當老大,才不會管是哪個姓劉的皇子皇孫坐天下。

劉辨在朝堂之上,將趙興的態度和意思,明白無誤地告訴了朝中諸位大臣,他這麼做實際上已經表明了自己的態度,那就是準備跟幷州媾和。雖然這是一件很沒有面子的事情,但好歹名義上晉王劉鎔是自己親弟弟,皇兄分了一塊大地盤給好兄弟,充分體現了劉辨的慷慨與寬宏大度。

原本堅決反對封王的袁隗、王允、張溫、何進、何苗等人,最終在辯論之中敗下陣來。原因很簡單,實在受不了他們聒噪的皇帝,將一個燙手的山芋丟了出來——既然你們這麼忠君體國,堅決反對將本該是中央朝廷直接控制的幷州分封出去,那你們就替朕去剪除盤踞在幷州的惡賊趙興吧!當然了,中央軍是不能再去了,傷亡太大,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