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背了下來,唐燁以為內容肯定很多,所以李真才會花這麼多天的功夫強行記憶,可等李真用樹枝給唐燁在坡地上默寫完後,唐燁實在沒法由衷的誇讚他,因為,李真所寫的總共還不到150個字。

它們分別是唐代《四時纂要》裡記載的“三月種菌子,取爛構木及葉,於地埋之。常以泔澆令溼,兩三日即生。”又法,“畦中下爛糞,取構木可長六、七尺,截斷磓碎,如種菜法,於畦中勻布,土蓋。水澆長令潤。如初有小菌子,仰杷推之。明旦又出,亦推之。三度後出者甚大,即收食之……”以及元代《王禎農書》裡的“以蕈碎剉,均布坑內”。

雖然李真已經就不認識的字請教了唐高林,但唐燁最終還是沒贊李真聰明,實在贊不出口,於是就直接和李真討論起這文言文了,文言文可不是每個字都認識就能弄對意思的。

不過,經過連蒙帶猜,唐燁和李真還是明白了個大概,唐燁終於知道,為什麼古代有農書,但是有些技術也沒流傳的原因了,這也記錄的太簡陋了,看來更多的還得靠自己摸索啊。

而且,唐燁記得以前在家轉電視臺的時候,曾瞄到過某個頻道正在說蘑菇種植,依稀記得好像沒種在地裡的啊,而且好像全是長在一根一根的木頭裡的。

因此,唐燁便決定了,反正都是摸索,那就地裡也種,地面上也放,雙管齊下,來個雙保險。

對於李真提出的時間問題—農書裡可說種植時間的--,唐燁也沒在意,“咱們不是要用茅草來保暖嘛…”

於是,大年初一剛一過,李真就在坡地上開始搭建茅草棚了,茅草棚建的不大,只佔了很小很小的一塊地,這樣即使等到種玉米和土豆的時候還沒產出,也不用全給拆了。

唐高林沒去幫忙,大概是怕給李真壓力,所以讓茅草棚的建成耽擱了些時日。

唐燁和李真都沒明白,是不是需要找些菌種將其弄碎了和爛樹木混在一起,唐燁本想讓唐蜜在山上找找有沒有蘑菇之類的,反正都可以試試不是,但是,又擔心找到的蘑菇有毒,便作罷,準備從頭培養蘑菇來,反正這種菌類應該是環境溫度條件合適了就會自然長出來的…

於是,唐蜜的工作便只有一樣,四處找朽木枝,也不管樹種了,只要是朽木就朝家搬,宋慈惠天天都跟在唐蜜身後幫忙,連去姥姥家走親戚都要拒絕,說忙,氣得他娘宋張氏拎著他的耳朵死命揪了好幾下。

宋慈惠在姥姥家也就待了一天,--過年走親戚嘛,大家都不會多待的,---在回來的半道上還順手撿了兩根爛木頭,要死要活的非要放在他們走親戚的驢車上…

總之,在唐蜜和宋慈惠小朋友的幫助下,唐燁和李真趕在正月十五前完成了種蘑菇的鋪種工作,將大部分木頭埋在了地理,只留了很小的一部分裸露在空氣中,當然不論這些爛木頭是否裸露在外,唐燁都讓李真施肥了呢,就是澆了一遍糞的。

為了給茅草屋加溫,唐燁還讓李真在小茅草屋的中間架了個簡易灶臺,每天一日三餐以及煮肥腸都在茅草屋裡進行,為了致富,唐燁不怕臭。

當然了,李真每天早晚都得將水缸挑滿,蘑菇一般都是長在潮溼的地方,這水可少不了。

到了晚上,唐燁便在簡易灶臺裡添些柴火,保持火苗不歇,免得屋子裡驟然降溫,本來蘑菇要發出來的,結果又給冷得縮回去了,自然,也沒忘在屋子裡放了兩個大水桶…

請大家多多支援,收藏和推薦,呵呵

第十一章 運氣好、運氣孬

在21世紀,唐燁信奉,有付出就有回報。

可在敦慶朝,唐燁更偏向於成事在人、謀事在天了。

蘑菇種植已經搞了大半年了,光禿禿的坡地早都種上了玉米和土豆,可蘑菇,蘑菇依舊還是那水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