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不記得他爺爺還坑過我哥的錢了?”
“他還是個小娃娃,哪裡能拿他爺爺來說他?你們那會兒小都不記得了:那年你大把人他爺爺的牛腿打斷了,你們都還小。人家不用我們賠,連餵養牛都不用我們,都是個人喂的。你哥哥那幾十塊錢就當補報人家當年在我們困難時候的恩情哇。多會兒都記得人家對你的好,不記別人的不好,就這麼你才能把那路越走越寬的。”母親慈愛地看著山丹說道。
“哦。”山丹還是不太情願,只有一瓶果汁,是她給小雨的。
“你出門在外更加要多忍讓,媽知道你要強,但你記得碰到事凡事都要多忍讓別人,讓人一步自然寬,吃虧有時候其實就是福。你們都平平安安的才是給媽最好的回報。”母親的道理又講了起來。
這麼多年母親的道理一直都這樣講,它伴隨著她長大,也已經深深根植在了她的心裡,使得她在為人處事時都是要換位思考,都會為對方考慮,這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這樣的習慣和理念使得她走到哪裡都是個受歡迎的人,她本來又是個活潑開朗的人。就連醫院那麼爾虞我詐的地方她都能有好的人際。
她每每想到若她過得不好,媽媽一定會難過不放心,所以哪怕她吃虧都不讓自己的心裡受委屈,她相信母女連心,她不想讓母親為她傷心擔憂。
雖然她一直對婆婆家的做法有想法,但她從未和他們發生衝突,從未在他們面前表現出來。她一直怎樣對待自己的父母就怎樣對待公公婆婆,這讓顧海平十分安慰,也感激。
她甚至從不參與他們家的事,需要她幫忙的地方她會盡量做到最好,其他家裡的事她都要顧海平去處理:比如修房子、買車、看病等等需要出錢出力的地方,山丹都是順從顧海平的意願。凡事都有度,顧海平若覺得合適,山丹也不會反對。
顧海平和山丹一起生活了十多年,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受到山丹很多影響,況且他親眼看到山丹的父母是如何疼愛孩子,看到山丹兄弟姐妹是如何情意深深地相處,完全沒有算計和計較。山丹父母就連當地聘閨女(女兒出嫁)時候要的彩禮和所有的禮數都因為他們的相愛而沒有要。他心存感激,也對自己往後與人的相處產生了一些影響。
所以顧海平再一次聽到父親的“養兒防老”一說便火冒三丈。“養兒防老”不就是債權債務關係?哦,你們養我小我養你們老?雖然是天經地義的事兒,但父母兒女兄弟姐妹都是這樣斤斤計較的嗎?就沒有情意和親情可言嗎?這樣的拿出來講究,讓人的情感擱哪裡?從小到大顧海平感受到親情是那麼的貧乏,他憑著自己的良知一直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來滿足父親永無止境的訴求回報。
可是這麼多年的獨自打拼,難道不艱難嗎?容易嗎?父親從未過問過他的境況,從未關心過他的日子和前途,每每有了各種各樣的需求時就理所當然地張口來要錢。雖然每次都會盡量去滿足父親的要求,但心裡的不滿也與日俱增起來。
好在山丹常常勸慰顧海平:“有要求說明他們需要,也沒有多少錢,就給他們算了,畢竟生養我們一次,養這麼大也不容易。況且他們以為你有出息應該多付出些呢,我不計較的,反正我的父母不太用我們操心的。”
蓄積了多久、多少的埋怨才能使一向溫和孝順的顧海平這樣激憤地向父親發火?
這是顧海平唯一一次向父親發火,平時都是溫文爾雅的人,對父母更加是百依百順的顧海平卻向父親發了火。但山丹知道顧海平心裡過後一定是後悔的,他常常因為不能照顧好父母和妻兒而自責,山丹記得顧海平說過的一句話:自責已經足夠,還要你們來責備我嗎?
每每看到顧海平的沮喪和不快。山丹心裡都會很難受,她願意為他承受更多,因為她知道他這麼多年的艱辛和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