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哪兒啊?

不過山丹還是很感激她們的用心,極力剋制自己的情緒,慢慢地平靜下來。

本來一向有說有笑的老人家們都不說話,車廂裡顯得沉悶異常。阿英看著大家都陰鬱的臉,站起來說道:“九九重陽節,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大節日,這一天是二九重合,意味著長長久久,我祝願所有的老幹部都久久常常、健健康康。”

說完,大家都鼓起掌來,車廂裡有了一些生氣。

“我來說兩句,”一向以學識淵博著稱的林叔叔站起來說道:“九九重陽節已有兩千多年的史。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戰國時期。戰國時代,重陽已受到人們重視,但只是在帝宮中進行的活動。

漢代,過重陽節的習俗漸漸流行。相傳漢高祖劉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呂后的謀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賈氏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賈氏便把重陽的活動帶到了民間。賈氏對人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從此重陽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了。”

“重陽節名稱見於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記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閒居》詩序文中說: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裡同時提到菊花和酒。魏晉時期便有了賞菊、飲酒的習俗。菊花開在仲秋之時,飲酒賞菊倒是應景了。

唐朝時侯,重陽節才被定為正式節日。從此以後,宮廷、民間一起慶祝重陽節,還在節日期間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

宋代,重陽節更為熱鬧,《東京夢華錄》就曾經記載了北宋時重陽節的盛況。《武林舊事》也記載有南宋宮廷‘於八日作重九排當’,以待翌日隆重遊樂一番。

明代,皇宮中宦官宮妃從初一時就開始一起吃花糕慶祝。九日重陽,皇帝還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覽勝,以暢秋志。

清代,明代的風俗也一直盛行。

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一些地方把夏九月初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1989年,中國政府將農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敬老節’。”

林叔叔話剛落音,熱烈的掌聲響起來。

“林叔叔不愧為博導啊!下面誰能就重陽節的詩詞給咱們吟誦幾首?咱們也應應景。”阿英說道。

“我來,”平時舞文弄墨的羅海昌站起來說道:“孟浩然的《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鼓掌!”

大家好笑起來,也熱情地鼓起掌來。

“還有誰給咱們活躍一下氣氛?”阿英看向坐在角落的唐思琪。

唐思琪原來是單位文教室的主任,正處級幹部,人很優雅而文氣。老了也是一身的賢淑文靜氣質。

只見她緩緩地站起來:“那我就給大家誦一首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她吟誦完畢後,掌聲依舊響起,但只有山丹能體會了她的用意,山丹抬頭對著她淺淺一笑,她回頭輕輕點頭,兩個人完成心意的送達溝通。

“這首詩的意思是:江水倒映著秋天的影子,大雁也剛剛南飛,約朋友攜酒壺一起登峰巒翠微。塵世煩擾平生難得開口一笑,菊花盛開之時要插得滿頭而歸。只應縱情痛飲酬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