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了,看這些猛獸,體型卻像極河流上游幾千裡外林中的棕毛獸,只是毛色發灰,身體更修長,後腿更健壯,想來奔跑起來更要快捷。

千百隻食草動物在行進過程中將隊伍拉得細長,五隻灰毛獸在獸群的北面遊蕩,尋找著目標。

灰毛獸的目標是疏忽或掉隊的幼獸或年老弱獸,成年食草動物強壯有力,捕食他們有極高的風險,成年食草動物拼命反抗的過程中,若獵手被他們的黑色犄角扎中,必定腸穿肚爛命不久長。

等待適當的機會總是考驗灰毛獸的耐性與冷靜,衝動的追逐不只會浪費體力,如果受傷,也許會帶來滅頂之災。

受傷的殺手,威脅不只來自飢餓,草原與山林之中還有很多種兇猛的食肉動物。

五隻灰毛獸排著縱隊,與獸群並行向東,最前面有兩隻,後面有三隻,每隻相隔約有十米,一直跟隨獸群行進有三四里。

突然,後面三隻灰毛獸向獸群衝去,目標正是一隻略微偏瘦的老年食草動物。

獸群受到衝擊,頓時一陣慌亂,受衝擊處的群獸混亂不堪,由於過於擁擠,許多無路可逃的食草動物調轉腦袋,將犄角對向灰毛獸作最後抵抗。

三隻灰毛獸鎖定目標,緊跟那年老食草動物,拼命追擊,最前面兩隻灰毛獸只是與那老獸並排奔跑,相距十米開外,並不撲擊。

那老獸向前亡命狂奔,右側有獸群阻路,左側有兩隻灰毛獸夾道脅迫。

數十米後,老獸疲態漸現,速度放慢。前方已能看到獸群頭端,老獸振奮精神,終於趕到獸群頂端,奮起餘力向右繞過獸群向南逃命。

灰毛獸向南轉過獸群仍然追擊老獸,哪怕其他食草動物近在咫尺,也沒轉移目標。灰毛獸明白,現在體力消耗很大,若改變目標,對方體力旺盛,根本沒有可能追得上。就算突施暗算僥倖拿下,對方憑藉旺盛的體力死命掙扎之際,或者犄角,或者鐵蹄,都會讓自己負傷。

老獸繞過獸群向東南逃命,因剛才急速衝刺而體力快速下滑,南面百米有一片樹林,老獸本對林地不熟悉,無奈被追太急,只能朝林間較為稀疏的部分奔去。

卻說那林地之中,有一種高大果木,樹幹挺拔,少有枝杈,頂部枝葉茂密,常年結有一種蜜汁果實,這果實熟透後會皮破蒂枯,在果實墜地之前,肥甜的果肉常常會被飛禽啄得滿天飛灑,濃濃的蜜汁便順著樹幹流下。

那些滿天飛灑的果肉和下流的蜜汁會吸引大批昆蟲,很多昆蟲寄生在這些果木上,繁殖時刻則在草地上產卵孵化,幼蟲長大後再沿樹幹爬到樹頂。

有昆蟲依賴蜜果生存,也有飛禽依賴昆蟲繁衍。

那果木頂端,盛產蜜果位置靠下不遠的樹幹上,有一顆一顆乳白色的半透明小球,這些小球介於液體與固體之間,有很強的粘性,能散發出與蜜果果肉相似的氣味,引得很多靠嗅覺覓食的昆蟲來取食,卻被小球牢牢的粘住,分毫不能動彈。

常能看見一種飛禽,通體紫色,嘴部寬厚,背部有一雙豔麗的翅膀,腹下有兩對爪子,一對後爪強壯有力,一對前爪小巧靈敏,指端有尖細的利爪。

這種紫色飛禽靠強壯的後爪牢牢停在樹幹上,用嘴吞食這些白色小球和小球上粘著的昆蟲,甚至其他小型飛蟲。

吞掉小球后,再用靈巧的前爪將樹皮刺出一個洞來。

說來有趣,這種果木,樹皮下面有大量的白色樹漿,樹漿從小孔中流出,這紫色飛禽將樹漿吸入嘴裡,片刻再吐在樹幹上便形成了粘性很強的乳白色小球。

靠嗅覺覓食而從遠處飛來啄食蜜果的一些小型飛蟲,一旦粘上這種小球便掙脫不得,這種小球更是那些從下方草地孵化出的昆蟲幼仔的最大威脅。很多昆蟲幼仔在向上爬的路上就被粘在小球上變成紫色飛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