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運輸實不便。
海參崴離俄國腹地很遠,結果大批貨物被堆積在港口無法運入內地。在阿爾漢格爾斯克,煤堆得像一座座山,沿碼頭堆著一箱箱供兵工廠使用的車床。在摩爾曼斯克,船隻等待卸貨要等幾星期、幾個月。當然那只是前世而已,實際上此時西伯利亞大量的糧食和魚肉都被瑪利亞城消化掉,他們用低廉的價格購買隨後出售到東北地區。賺錢的同時也增加瑪利亞城在西伯利亞的基礎,數以十萬計的東北、蒙古地區難民來到西伯利亞地區尋求瑪利亞女大公的庇護。
大戰爆發後,俄羅斯的農業生產受到嚴重影響。應徵入伍的有勞動能力的人口達1,500萬,其主要來自農村。據1917年調查,在歐俄50個省份內,農村男勞動力減少47。4%。耕地面積減少1千萬俄畝。耕畜從1914年的1800萬頭減少到1917年的1300萬頭。糧食收穫量減少1/4。
運輸的困難又使城鄉聯絡實際中斷,在市場上糧食、肉、糖和其他農產品日見短缺,1916年12月,彼得格勒只能得到計劃供應糧食的14%。地主、富農和商人卻掌握著大量生活必需品,囤積居奇,投機倒把,糧食往往從商店消失,卻又在黑市上以高價出售。1916年夏,彼得格勒糧食價格比戰前提高1。5~3倍,肉和糖尤其昂貴。
廣大人民處在飢餓線上,怨聲載道,不得不起來鬥爭。1915年在歐俄因飢餓引起的農民暴動達684起。1916年頭5個月,農民起義達510次。在各交戰國中,俄國的戰線最長。戰爭在5萬平方公里的俄國領土上進行。300萬難民無家可歸,缺衣少食,很多人在戰爭中斷送生命、受傷致殘和死於瘟疫。到1917年3月30日止,俄國共損失840萬人。許多士兵的家庭無人撫養,生活非常痛苦。
為了維持戰爭,沙俄政府的軍費開支與日俱增,到1917年3月,達300億盧布以上。其中1/3靠借外債支付,其餘靠借內債和濫發紙幣支付。1917年,盧布的官方牌價降到55戈比,購買力降到27戈比。國債從1914年的88億盧布增加到1917年1月的336億盧布。沙俄政府的財政面臨崩潰的境地。
沙俄政府為了滿足戰爭需要,在1915年成立了國防、糧食、燃料和運輸4個專門會議,來調節國內的經濟生活,但並沒有能夠挽救經濟的破產,甚至加大對勞動人民實行無比殘酷的掠奪。大多數工廠為完成軍事定貨延長工作時間,增加勞動強度,剝削婦女、少年的勞動。據345個企業的統計材料,平均純利潤在1913年為8。84%,1915年增加到16。49%,1916年又增加到17。58%。經濟混亂,加上軍事失利,促使全國革命運動重新高漲起來,反對飢餓、反對帝國主義戰爭和反對沙皇制度的鬥爭結合了起來。
其實這樣殘酷的事情不單單隻有俄羅斯帝國境內,這個時候無論法國還是德國亦或者歐洲其他國家多半都是如此,捷克公國相對好一些畢竟他的戰線相對較短、摩拉維亞之前對於戰爭的積累比較充分。糧食、軍火因為技術的緣故並沒有太大的限制捷克公國的發展,而導致各國民不聊生的偏偏就是這兩項。
土地太大也有土地太大的缺陷,就例如此時的俄羅斯帝國,如果不是這樣長的防線尼古拉二世的家族又如何會淪落到現在這種程度?軍費的加劇導致農民、工人壓迫更深,這讓他們不得不站出來進行反抗。
俄羅斯的事情最大受益者無疑就是恩斯特,先不說捷克公國是俄羅斯帝國的主要對抗國家,就是西伯利亞的利益也讓恩斯特吃的盆滿缽盈。
尼古拉二世的情況十分不好,這個時候西伯利亞軍區司令官和軍政高官不由把目光看向瑪利亞女大公,雖然瑪利亞女大公同樣是皇室成員但無論是此時俄羅斯哪一個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