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差不多是這樣,千餘年曾輝煌一時的女科取士,如今卻沒落至斯,不能不讓人心生感嘆。
與其他桌熱火朝天的氣氛不同,秦之初所在的這桌顯得有些沉悶,三位女舉人不用說了,從頭到尾,連句話都沒說,其他三位舉人也都是悶葫蘆,連屁都不放一個。
秦之初沒話找話,三番兩次挑起話頭,始終沒有得到回應,也就不再自討沒趣,他一邊喝酒吃菜,一邊打量著徐世森、蕭蔚湶等人所在的那一桌,暗忖著該尋找什麼樣的機會,去結交一番那些最有可能金榜題名的舉人們。
第022章 書童的問題
第022章書童的問題
不止秦之初在關注徐世森、蕭蔚湶等人,滿大堂上百位舉人都在關注著他們。他們就像是豫州的日月星辰,總是光芒四射,走到哪裡,都是最吸引人眼球的一批人。
其實,能坐到那一座上,只是最有可能金榜題名罷了,不代表著他們一定能夠躍龍門。每次會試,考前呼聲高的,事後落榜的,比比皆是。甚至有的,參加十次八次都無法金榜題名,落得個鬱鬱而終的下場。
所以正確的方式是要對這些金榜題名機率比較高的人,保持比較高的關注度,對其他人,也不能忽視。這就相當考驗平日做人的人品了,那樣目高於頂,習慣用鼻孔對著人的人,是無法獲得比較大範圍的認同的,當然,他們要是也實現了金榜題名的夢想,就不會有人計較他們的失禮之處了,別人反過來巴結他們還來不及呢。
受父親影響,秦之初身上多少有些商賈氣,習慣性的會盤算利益得失,他也養成了無時無刻不琢磨人的習慣。
這次進京,他最大的目的,無非是能夠順利的金榜題名,一甲、二甲,他是不敢想的,能夠進三甲,他就謝天謝地了。只是那位致仕進士對他文章的評價,讓他對這次的禮闈沒有一點底,只能是盡人事聽天命了。
倘若能夠進入三甲榜單,得賜同進士出身,最多也就是外放做一個七品小官,這時候,他就需要能夠獲得一個比較大的靠山,以便日後能夠升官。
在進京的路上,秦之初選中了韓青石,只可惜韓青石只是韓國公府上一個庶出的子嗣,究竟能夠幫到他多少,他是一點把握都沒有。所以他還需要再在別的人身上押注,蕭蔚湶素有才名,金榜題名進入一甲的可能極大,一定要想方設法和結交才成。
這場以歡迎秦之初為主題的宴會進行了將近一個時辰,期間眾人高談闊論,秦之初暗中觀察,從中挑選著值得交往的人選。
等到宴會快要結束的時候,徐世森這個組織者總算是想起了秦之初,“各位兄臺,距離禮闈沒有多長時間了,大家一定要抓緊時間複習,爭取能夠金榜題名,光宗耀祖。秦兄,你來的太晚了,就更要抓緊了。”
秦之初連聲稱是,他還要在豫州會館常住一段時間,明白和徐世森搞好關係的重要性。
宴會結束,舉人們四散而去,秦之初剛剛回到自己的房間,徐世森又來拜訪,“秦兄,我見你隻身而來,什麼事情都要自己做,這可不行,實在是有失體面。身為舉人,身邊怎麼能夠沒有服侍的人呢?你的書童呢?”
秦之初苦笑一聲,把他在香吾山的那場劫難簡單的說了說,徐世森瞪大了眼睛,長吁短嘆,“早就知道香吾山賊寇出沒了,我多次向藩臺大人上書,請藩臺大人派兵圍剿,卻一直沒有什麼成效。這一次,差點害了秦兄,我之罪過也,回頭,我一定要再次向藩臺大人上書,懇請返臺大人重視這件事。”
秦之初根本不相信徐世森跟豫州的承宣佈政使大人熟到這種程度,不過面上卻顯得十分的信服,“徐兄,我那書童跟隨我多年,這次為了保護我,不幸遇難,我心甚痛。如果徐兄真的能夠說動藩臺大人用兵,在下實是感激不盡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