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解釋,他是這麼說的:“長城的所有權問題,是歷史遺留問題,留待後人去解決吧。”

趙恆迴避了歷史遺留問題,他做什麼去了呢?會不會遷都杭州呢?

沒有,歷史上的趙恆還是一位評價相當不錯的皇帝。

趙恆不僅僅只是一位懦弱的人,他還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也是經濟領域的一位專家,大宋在他的領導下,實現了“鹹平之治”。

更多的人可能不知道,趙恆還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詩人,有一天他對著考取進士的學子們吟了一首他剛剛作的新詩。

正是: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這首詩一面世,一下就震驚了大宋詩壇。

趙恆在那天還語重心長的補充了一句:“同學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不讀書,你們就找不到最好的老闆!”

這就是關於“燕雲十六州”和“澶淵之盟”還有“長城”的一段故事。

之後,歷經百年,宋、遼倆國沒有再發生過任何戰爭。

宋遼倆國,和平共處,兄弟相稱,從此各守邊境;辭舊迎新、禮尚往來,使者絡繹不絕;互利雙贏,共謀發展,商貿往來頻繁。

友誼之歌唱響在世界的東方,大遼和大宋倆個世界強國實現了跨世紀的和平,在世界史上書寫了一篇強強合作的宏篇鉅著,在人類發展史上創造了和平共處的光輝典範,也成為中華民族古代文明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和平,國之福也,民之幸也!

誰也沒想到,過去要倚靠長城來保障和捍衛的和平,現在只需要寫著幾個字的一張紙就可以實現。

難道,一張紙的作用,竟然超過了長城的作用?

是的!在那個時期和人類歷史後來的很多時期都發生過類似的事情。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不可阻擋,不能倒退。不過,歷史遺留的問題總得要解決,時間過了整整一百年,大宋宰相蔡京向大宋徽宗天子趙佶正式提出了“四項國策”,其中第三項就是“收復燕雲”。

這個問題能否得以解決,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曾經有一位學者給一個國家的各種要素排了一個序,就是:民為重、國次之、君為輕。

意思大家都理解,可事實果真如此嗎?

看看大遼國就知道了。

每一個國家都少不了皇帝,大遼國也不例外。

和皇帝一個姓的通常被稱之為“國姓”,有“國姓”的這一群人就是“皇族”,大遼國的“皇族”就是耶律一族。皇族嘛,和皇帝有血緣關係的人都是皇族,他們出身高貴不說,結構也比較特殊,每一個皇族,必須擁有傳說中的“龍皇血脈”,才能保證他們血統的高貴、尊崇,和純正。

說起大遼國的“皇族”,除了現任的天祚皇帝耶律延禧之外,不能不提“皇太叔”耶律和魯斡。

這個人可了不得,他是大遼國道宗皇帝耶律洪基的親弟弟,耶律和魯斡曾以宋魏國王——看看,一個王都顯示不出他的尊貴了——的身份任天下兵馬大元帥,而且,兵馬大元帥在遼國不單單是一個職務那麼簡單,通常能做到這個職位的人,很可能會當遼國皇帝。

比如說耶律延禧在當皇帝之前就是全國兵馬大元帥。

耶律和魯斡差一點當了皇帝,不過,他現在職務是南京留守兼惕隱。

遼國的“大惕隱司”,專門管理皇族政教,惕隱是一個相當有身份和麵子的官。而南京留守則是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