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下旬,季宇寧同阿梅利志一同回到香江,他這次回香江的目的是收購一家自己的銀行,因為他等的機會來了。 季宇寧的目標是華人銀行 Chinese bank。華人銀行是香江的周錫年1955年創辦的。周本人是首.位香江馬.會華人董事。周錫年家族也是香江著.名的華人家族。 1979年周錫年的長子去世。周的長子是當時華人銀行的實際管理者,他的去世使得銀行股東和高層人心惶惶,其後這家銀行在兩年內賣給了海外信託銀行。 海外信託銀行的創辦人是馬來西亞華人、祖籍閩省鷺島的張明添,他在馬來西亞透過經營地產﹑酒店及製造業致富。他覺得當時英國統治下的馬來西亞對華人經營銀行業限.制甚嚴,而香江的經營環境則寬鬆得多,便於1955年在港創辦海外信託銀行。1972年10月,海託在香江上市,大股東是張明添,此外還有恆隆銀行的莊清泉等,都是在新﹑馬﹑菲發財的閩省籍華人。1968年海託收購了周錫年家族的工.商銀行,上市後又在印度尼西亞﹑泰國﹑英國和北美設立分行。 到80年代初,海外信託銀行已自成一系,包括三家持牌銀行、兩家財務公司,在全盛時期擁有資產200億港元,存款120億港元,實力和業務量開始直逼香港第.二大華資恒生銀行。1985年海託在香江共有44間分行,11萬個存戶。 1982年2月,張明添突然病逝,他的妻子吳輝蕊及兒子張承忠和第.二大股東莊清泉不合,莊氏退出海託,張承忠家族也退出恆隆銀行。 值得注意的是,莊﹑張反.目成仇之後,恆隆銀行出現問題導致港當局的接管,海託也隨之爆發危機。 從1979年起,涉案商人葉椿齡與張明添達成協議,將其財務公司收到的美元支票售予海託。葉椿齡從1981年底開始將不能兌現的支票,以貼現方式存入海託,並利用支票過戶的“時間差”作間犯科——第.一張支票過戶前,第.二張支票就以現金存入,使第.一張支票可及時兌現。葉椿齡把他旗下財務公司收到的支票,售予海託銀行,由於在港與外地銀行兌換外幣支票,有6至8天的時間差,葉椿齡利用這幾天從事投機買賣,所賺的錢再兌現支票,其後發展至支票付款期滿前,簽發第.二張支票套.現,來兌現第.一張支票,如是者不斷開出支票。 這種利用支票過戶時間差來週轉的方法,被稱為“支票輪”,葉椿齡以此套取現金,用於炒賣黃金、股票及投資中美洲的賭.場,但是經營失敗,炒賣失手,就繼續拆東牆補西牆,不斷以“支票輪”套取海託的現金,窟窿越來越大,空頭支票面額高達6680萬美元。 1982年3月,海託發現葉椿齡沒有能力還債,本應向葉採取法律行動,並及時把銀行賬目做出撇賬,但因為損失實在太大,如公開處理,會引起審.計師及政.府的注意,小存戶也會風聞海託有危機。海託的大老.板張承忠、銀行董事局主.席黃長贊與葉椿齡串謀虛構借貸透.支,造假賬以掩飾銀行虧損。此事一直被掩蓋3年有餘。 但是隨著大來財務、恆隆銀行等與海外信託銀行有密切關係的公司相繼破產或被接管,海外信託銀行的危機迅速表明化。 1984年11月,海外信託銀行將華人銀行出.售,又計劃將工.商銀行售予道亨銀行,還未能成行,便於1985年6月6日,向外宣佈無力償還債項,成為繼恆隆銀行之後,第.二家被香江政.府接管的銀行。 為避免引起市民恐慌,香江政.府接管海外信託銀行之後,共動用40億元的外匯基金使其得以繼續運作,當時海託單是已知的壞賬便高達8950萬美元(近7億港元),其後查出海外信託銀行虧損高達31億元,至今已經三年半的時間。 海託案發後,葉椿齡畏罪潛逃北美,1986年被北美警方逮捕,同年5月7日被引.渡回香江受審。董事局主.席張承忠攜鉅款外逃,在啟德機場遭香江警方拘捕,海託多位董事也被警方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