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與周高都也?”代曰:“與周高都,是周折而入於韓也,秦聞之必大怒忿周⑥,即不通周使,是以高都得完周也⑦。曷為不與⑧?”相國曰:“善。”果與周高都。

①王赧謂成君:《集解》引徐廣曰:“《戰國策》曰:‘韓兵入西周,西周令成君辯說秦求救。’當是說此事而脫誤也。”按:今本《戰國策》無徐廣所引一段。②徵:求。③苟:如果。④期:約期,預期。⑤病:疲。⑥忿:怨恨。⑦:同“弊”,破舊的。完:完整的。⑧曷:何。

三十四年,蘇厲謂周君曰:“秦破韓、魏,撲師武①,北取趙藺、離石者,皆白起也。是善用兵,又有天命。今又將兵出塞攻梁,梁破則周危矣。君何不令人說白起乎?曰‘楚有養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而百中之。左右觀者數千人,皆曰善射。有一夫立其旁,曰“善,可教射矣”。養由基怒,釋弓搤劍②,曰:“客安能教我射乎?”客曰“非吾能教子支左詘右也③。夫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而百中之,不以善息④,少焉氣衰力倦⑤,弓撥矢鉤⑥,一發不中者,百發盡息。”今破韓、魏,撲師武,北取趙藺、離石者,公之功多矣。今又將兵出塞,過兩週,倍韓⑦,攻梁,一舉不得,前攻盡棄。公不如稱病而無出⑧’。”

①撲:打敗。②釋:放下。搤(è,扼):握。③支左詘(qū,屈)右:指左手伸直,撐住弓身,右手彎曲拉開弓弦。詘,彎曲。④以善息:在恰到好處的時候停下來。息,停止。⑤不焉:一會兒。⑥撥:不正。鉤:不直。⑦倍:同“背”,背向。⑧稱病:假稱有病。

四十二年,秦破華陽約①。馬犯謂周君曰:“請令梁城周。”乃謂梁王曰:“周王病若死,則犯必死矣。犯請以九鼎自入於王,王受九鼎而圖犯。”②梁王曰:“善。”遂與之卒,言戍周③。因謂秦王曰:“梁非戍周也,將伐周也。王試出兵境以觀之。”秦果出兵。又謂梁王曰:“周王病甚矣④,犯請後可而復之⑤。今王使卒之周,諸侯皆生心⑥,後舉事且不信⑦。不若令卒為周城,以匿事端⑧。”梁王曰:“善。”遂使城周。

①秦破華陽約:《正義》引司馬彪雲:“秦昭王三十三年,秦背魏約,使客卿胡傷擊魏將芒卯華陽,破之。”又《會注考證》引中井積德曰:“‘約’字疑衍。”譯文據刪。②圖:謀,這裡是給……出主意的意思。③戍:防守,守衛。④甚:《索隱》:“《戰國策》甚作‘瘉’(愈)。”譯文從之。⑤請後可而復之:《索隱》:“犯請後可而復之者,言王病癒,所圖不遂(沒有成功),請得在後(以後)有可之時(可能的時候)以鼎入梁也。”⑥生心:產生疑心。⑦且:將,將會。⑧事端:這裡指諸侯懷疑梁伐周這件事情。

四十五年,周君之秦客謂周(最)〔冣〕曰:“公不若譽秦王之孝①,因以應為太后養地②,秦王必喜,是公有秦交。交善,周君必以為公功。交惡,勸周君入秦者必有罪矣。”秦攻周,而周冣謂秦王曰:“為王計者不攻周。攻周,實不足以利,聲畏天下③。天下以聲畏秦,必東合於齊。兵於周④,合天下於齊,則秦不王矣。天下欲秦,勸王攻周。秦與王下⑤,則令不行矣。”

①譽:稱揚,讚美。②養地:即食邑,供養之地。③聲:名聲,聲勢。畏:使害怕。④:疲,這裡是使疲憊的意思。⑤秦與天下:《戰國策·西周》作“與天下俱罷(pí,疲)”。

五十八年,三晉距秦。周令其相國之秦,以秦之輕也,還其行①。客謂相國曰:“秦之輕重未可知也。秦欲知三國之情②。公不如急見秦王曰‘請為王聽東方之變’,秦王必重公。重公,是秦重周,周以取秦也;齊重,則固有周聚以收齊:是周常不失重國之交也。”秦信周,發兵攻三晉。

①還其行:意思是返歸周。②情: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