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康熙站在那裡不動,胤祜又道:「皇阿瑪別擔心,不髒,把外邊的雨水擦乾,就可以直接啃了。」

康熙拿帕子擦過了才啃。

「不錯,很脆。」

「等會再挑幾條大一點的,皇阿瑪幫我帶回宮去,讓皇額娘和親哥也嘗嘗我親手種的黃瓜。」

其實採摘的季節還沒要,再等十來天才有大批成熟的黃瓜。

現在也挑得出來,就是數量不多。

康熙道:「你倒是惦記他們!」

他語氣中有股酸味,求生欲使然,胤祜反應超快:「我惦記皇阿瑪,皇阿瑪也惦記我,還親自來看我。」

一句話就順了毛,康熙滿意了。

「算你小子有良心,還知道誰對你好。」

「我當然知道,皇阿瑪對我好!」

……

六月初二,千秋節。

皇后沒有大辦千秋宴,只在宮裡辦了一場家晏,這一天宮外發生了一件大事,一大早詹事府的玻璃鋪子就放了兩串千響的鞭炮,放完之後就在門在貼了兩張大紅紙。

上面的大紅紙寫著一行大字「懷表和座鐘新品上市」。

下面那張紅紙就寫著買懷表和座鐘的規矩,「國庫欠銀」四個字加大加粗,格外顯眼,也是滿紙規矩的重點。

幾年前有欠銀的官員不允許買玻璃,好歹沒公開。

只在朝堂上流傳,沒有傳到坊間。

這次明晃晃地寫在紅紙上,也將那層遮羞布扯了下來。

就差公開名單了。

原本太子還想溫水煮青蛙,慢慢地逼迫他們歸還欠銀。

但上個月底宮外傳起了胤祜的流言,這一舉動惹惱了太子,他弟弟安分守己種自己的地,卻慘遭詆毀。

詆毀他不要緊,欺負他弟弟不行!

至於其他人,四阿哥是幫兇,大紅紙還是他親手寫的。

原因出在康熙身上,宮外在傳胤祜的流言,康熙把幾個年長的兒子喊到身邊,親口告訴他們,這一屆秀女質量高要指婚的皇子也多,胤祜主動提出晚一屆指婚,把機會讓給他們。

所有年長兒子都有份,獨獨落下了胤祜。

連兩個弟弟也搶在他前面。

不管外人怎麼說,宮裡的兒子康熙不許他們有想法。

為了給胤祜出口惡氣,這一紙規矩是三阿哥打的草稿,四阿哥親自動筆抄在紅紙上,五阿哥出主意要放鞭炮。

這不,一出場就吸引了所有目光。

現場圍觀的讀書人將當眾念出那一紙規矩,瞬間就引起了一片譁然,人群裡還有七阿哥和八阿哥安排的託。

剛熱鬧起來,就開始搞事了。

「誒,李兄可曾記得當年詹事府賣玻璃的奇事?」

捧哏李兄趕緊接話,「什麼奇事?我怎麼沒聽過?」

這世上最不缺吃瓜群眾了,哪裡有瓜,哪裡就有吃瓜群眾。

倆人一開口,旁邊的吃瓜群眾就支起耳朵,準備吃一手瓜。

究竟有什麼奇事?他們也沒聽過!

挑事的託在嘖聲道:「當年啊,詹事府的玻璃大多是賣給城裡的富商,卻很少有達官顯貴買玻璃。」

捧哏李兄演得惟妙惟肖,驚詫地問:「那是何原因?」

「當年,很多人以為那些沒買玻璃的朝廷命官是為官清廉,用不起華貴的玻璃。勛貴人家行事低調,不想讓子孫養驕奢放逸的作風,才沒買玻璃的。」說到這裡,挑事的託連連搖頭,「如今想來,必是詹事府定了規矩。虧得我還信了這奇事!」

說完,他還啐了一口。

吃瓜群眾們吃瓜吃撐了。

馬上就有人想起了,當年好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