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

這一招疲兵之計,真是又狠又缺德啊!

盧象升素有君子之風,是想不出這種損主意的,肯定有人幫著出謀劃策,是誰呢?

十有八九是那個秦鋒,早就聽人說了,此人一肚子壞水,善用陰謀詭計,這次算是領教了,果然厲害!

更重要的是,明軍在施展疲兵之計的同時,不斷的挖壕溝、修壁壘,已經將小孤山包圍了大半,再過上幾天,就全都包圍起來了。

那時候,自己的數萬人馬可就插翅難逃了,罷了,這次算你們厲害,本貝勒玩不過,不玩了,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

想到這裡,阿巴泰準備下令攻山,先將山上的明軍消滅乾淨,出一口惡氣,而後拔營起寨,帶領大軍離開小孤山,另尋有利的地形和時機,再與明軍決一死戰。

那知剛要下命令,一名戈什哈跑進了中軍大帳,手中還舉著一支沒有箭頭的箭。

“啟稟貝勒,明軍那邊射過來一支無頭箭,上面還綁著一封書信,信封上寫著:請您親自拆看。”

“哦,拿過來!”

阿巴泰接過書信,拆開觀看內容,書信是盧象升的親筆,寫的挺長,可前面都是一些仁義道德、之乎者也的廢話……最後才說了正事:希望雙方暫且停戰,願意送出一批財物,將被圍困的高起潛和數千明軍換回來,為表誠意,明軍這邊暫時停止挖掘壕溝、修築壁壘。

緊接著,又有戈什哈跑進來稟報,明軍那邊真的停止挖壕溝、修壁壘了。

“用錢財來贖人,這倒是有點意思!”

看完書信之後,阿巴泰沉思起來:殺掉山上的明軍,對自己沒什麼好處,若是能換來大量財物,倒是一筆不錯的買賣。

而且用財物交換俘虜的事情,古往今來不在少數,至於財物數量,自己必須獅子大開口才行。

於是命人取來筆墨紙硯,親自寫了一封回信:要求盧象升用兩萬兩黃金、二十萬兩白銀、兩萬匹絲綢、十萬石糧食,一萬石精鹽、一萬石茶葉、五千箱瓷器,交換被圍困在山上的高起潛和數千明軍將士。

書信寫好之後,命人用無頭箭射到明軍那邊。

很快的,明軍又射回來一封書信,還是盧象升的親筆,大意是:阿巴泰索要的財物數量太多了,自己這邊無法滿足,希望減少一些。

阿巴泰立刻寫信:自己索要的財物一點也不能減少,否則就攻上小孤山,將被圍困的明軍斬盡殺絕,而後將書信綁在無頭箭上,再次射向了明軍那邊。

很快的,又一封書信射了回來,大意是:財物的數量,可以按照阿巴泰要求的給,不過明軍大營內沒有那麼多財物,需要半個月時間進行籌措,籌措期間,雙方不得動兵,還必須保證被圍困明軍的生命安全。

阿巴泰再次回信:不動兵、保證安全可以,倒是半個月太長了,自己等不了,最多隻給四天時間。

盧象升再回信:四天太短,至少十二天。

……

這般反覆討價還價,最後雙方達成約定:八天之後,用財物換人!

約定達成之後,阿巴泰並不放心,擔心盧象升暗中搞鬼,於是派出大量的人手,緊盯明軍大營的一舉一動。

結果發現:明軍那邊除了派出十幾支車隊,到周圍的州、縣中籌集財物,沒有任何異動,壕溝、壁壘也全部停工,沒有繼續修建。

得到稟報之後,阿巴泰放心了許多,同時打定主意:八天之後,等自己收到了財物,就立刻下令攻山,將山上的明軍全部消滅掉。

言而無信?

無所謂了!

這是在打仗,又不是在做生意。

做生意講究一個:誠信為本,童叟無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