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武四年的秋收沒有讓楊崢失望。

關中平收,但南陽、河東、漢中、隴右等地大豐收。

尤其是河東,不愧是天下的糧倉,一個郡就相當於整個涼州的產量。

百姓手中有了糧食,為了搬進大興城,主動上繳糧食。

先到者可以挑選好的地段,好的房子。

人人都會為自家打算,希望日子過的越來越紅火。

關中的各大糧草紛紛爆倉,楊崢又在上黨、弘農、南陽設立府庫,儲備戰略物資。

“統一天下之戰也要走上日程了。”朝會上,楊崢直接提出來。

有了售賣大興宅邸的收入,錢糧逐漸充足,即便不足,楊崢也會發行國債。

這一次沒有人再反對了。

府庫充實讓所有人都有了底氣。

“中軍擴充至二十萬,有五字營的補充,府兵規模不需再擴充,兵部抓緊訓練之事,明年秋收完結之日,便是大秦東出之日。”

“遵旨!”

統一天下不只是楊崢的夙願,也是大秦上下所有人一致的願望。

朝會之後,整個國家便被動員起來。

新一輪的徵兵令送往各地,讓無數熱血男兒翹首以待。

西平、隴西、武威等楊崢的崛起之地,百姓尤為主動。

父母送別兒子,妻子送別丈夫,弟弟送別兄長……

很多人都自備戰馬兵器。

農夫們將家中餘糧主動上繳官府。

這時代的百姓異常樸實,誰對他們好,他們往往以命回報。

曹操徵張魯時,杜畿從河東調發五千名民夫運糧,民夫在路上自相勸勉:“人固有一死,不可辜負杜府君!”

千里運糧、艱苦跋涉,五千名民夫沒有一人逃亡。

這些民夫都是自耕農,杜畿讓他們吃飽飯,過上了好日子,他們甘願效死也不想辜負杜畿。

這些年楊崢的宣義掾宣義郎深入民間,讓百姓對大秦的歸屬感更強。

一個簡單的道理,大秦強大,他們的日子也會越來越好過。

這些年已經應驗了。

官府清廉有為,士卒不侵害百姓,士族豪強前所未有的低調,就連招收下人也都規規矩矩,沒有隨意打罵,按月給工錢。

均田制將百姓與國家緊密聯絡在一起。

府兵制則將士卒與國家捆綁在一起。

如果不滿足現狀,可以透過戰功實現階層躍升。

其實任何時代都是如此,上面對百姓稍微好一點,下面的人便以死相報。

完全的公平公正不可能實現,有些人出身就高一些,這種現狀無法改變。

楊崢至少實現了相對的公平公正。

出身低沒關係,若是有本事,同樣可以達到很高的高度。

羌人中名聲最響的楊千刀就是其中的代表,從一介牧奴成為偏將軍,家中田宅相連,嬌妻美妾,子孫滿堂,雖然因傷退役了,還是無數後輩的目標。

還有匈奴、鮮卑等等。

別看這些人以前頑固不化。

入秦之後過上安定的好日子,成了楊崢最忠實的擁篤。

一聽說要招兵,全家老小都來了。

任何時代都是一樣的,只要提供一個公平合理的平臺,就不怕沒有衝鋒陷陣打天下的人。

最怕的階級固化。

如今晉國便是如此。

刺史的兒子至少是個太守。

太守的兒子至少是縣令。

將軍的兒子是校尉,校尉的兒子是都尉……

幾年之後,這些兒子們取代老子的位置。

來來去去,還是那幾個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