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粒米未食的王師,根本不是騎兵的對手,就這樣一個來回衝鋒,三千騎兵就帶走五六千王師。
而奠定這場戰役的,莫過於姜元羲和邵兕虎一開始從城牆上躍下斬殺老將的那一刻,群龍無首,將領被殺,兇猛的王師逐漸變成了待宰的羔羊。
“如今在王師裡頭,除了還有逃回去的將近一千步兵、三千騎兵之外,他們再無兵可用了。”
姜伯庸心情是激動的,更是驕傲的,他們只損失了五千多人,就幾乎全滅了五萬王師,這樣的戰績放出去,天下震動!
姜元羲站在城頭上,眺望遠方黑點的王師營帳,一個疑惑在她心中盤旋,“仲郎君為何會如此不顧一切的發動總攻?太著急了。”
王師若是跟他們打持久戰,興許他們的損失會更大,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王師大敗,而雁門關盡落她手。
姜伯庸心頭一凜,還未升起的志得意滿就消失得無影無蹤,警惕起來,他所知的李仲聞也不像是這樣冒失的人,他身負陳晉之命而來,就不怕損失了四萬多的王師,又丟了雁門關,陳晉會降罪於他?
兩人的疑惑,在不久之後就得到了答案。
此戰的結果在姜伯庸的推動之下,傳遍了天下,同時也帶來了一連竄的後續。
三日後,沛陽也出現了一支起義軍,打著“暴君不德,傷仁不義,該如而代之”的旗號,正式舉起了反旗,這支起義軍號稱“天勝軍”,首領是出身寒門的盧和裕。
而王師損失慘重,又丟了雁門關,陳晉怪罪於李仲聞,要殺他人頭,後頭又傳出李仲聞奉命為帥,卻無法掌握王師軍權,所有的攻勢都不是出自他口,李家上書請求陳晉收回聖命,陳晉不允,李家最終“迫不得已”同樣反了。
姜元羲聽到此訊息,冷笑一聲,“怪道如此不顧一切的發起總攻,原來是抱著漁翁得利的想法,若是我們輸了,他作為統帥入主雁門關,朝廷自己把要害之處送到這個早有反心的家族手裡,李家佔了天大的便宜。
若是我們贏了,那也是慘贏,既能消耗我們的兵力,更能消耗朝廷的兵力。三萬的荊門軍啊,如今十五萬的荊門軍,經過前後兩次的大戰,只剩下九萬了陳晉怕是不敢再派荊門軍出戰,只要不是荊門軍出動追討李家,按照李家隱藏這麼深的心思,普通的王師恐怕對他們沒轍。”
“真是心夠狠,手夠辣,仲郎君,果然不可小覷。”
第375章 富紳來投
在盧和裕和李家都反了之後,朝廷焦頭爛額起來,已經顧不得被姜元羲奪去的雁門關了。
而讓朝廷遭受致命一擊的,是李家反了之後,朝堂中還在世家的紛紛罷官,頓時留下了倘大的窟窿。
朝廷上空缺了很多的位置,可惜的是陳晉沒有人手,無可奈何之下,又是開恩科加取進士,又沿用以前的舉薦制,讓還留在朝堂上的寒門新貴引薦合適的人選,於是朝堂上多了不少關係戶。
因著這些人沒當過官,要處理起政務就艱難很多,感受最深的是陳晉,他每天都要為了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大發脾氣,每當這個時候,就開始懷念起世家在朝堂中的時候,這些小事都會在下頭就解決,絕不會出現在他龍案上,讓他煩惱的,而大事更是有九卿的建言,他只需要把握大方向就好。
如今一下子沒了世家的人,只短短的半個月下來,他就心力交瘁,連反賊都顧不上了。
南地有白眉軍和天勝軍,北地有姜元羲,而李家退走到西邊,本來李家就出自隴西,回到自家大本營,憑著他們的名聲,短短時間內,聚集起來的軍隊竟不比白眉軍的少,西地的遊俠更是自己找上門投靠。
就在李家反了不到半個月,北梁三個糧倉之一的彰西糧倉,也被搶了,是李家搶的。
朝廷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