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個冬天,楊崢都在安置流民。

然而人手始終不夠。

權衡之下,讓青營中剛到十三四歲的孩子全部畢業,成為宣義掾。

掾者,佐吏也。

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先上車後買票,邊做事邊學習。

宣義掾、宣義郎、宣義令、宣義使、宣義司丞,層層往上。

好在新任的宣義掾們不缺熱情和學習的動力。

一個宣義郎帶五個宣義掾,從安置流民開始,逐一尋訪,逐一登記,哪裡人士,有無家人失散,有何困難……

一開始用的是縑帛,這玩意與貨幣等值。

楊崢賣了這兩年的鹽和馬,以為自己不缺錢,但看過魯芝今年的用度匯總,與明年的開支預算,著實嚇了一跳。

西平已經不是以前的西平了。

彷彿是個雪球,越滾越大,短短數月,人口就膨脹至二十五六萬。

還有府兵、俘虜、流民等等一系列的開支,變成了一個天文數字。

縑帛用不起,就只能改為木簡。

但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買賣。

洛陽的左伯紙大量販來西平。

這玩意兒說貴也不貴,楊崢就採購了一批,製成小冊,優先撥給宣義司。

不得不說,效率提高了不少。

年輕的宣義郎宣義掾們雖然經驗不足,但辦事較真。

在青營和楊崢的努力下,流民沒有一個受凍餓而死的。

這對宣義司來說是個不小的成就,為此楊崢還特意製作了一面小錦旗以資獎勵,自己的字太醜,上不了檯面,也不知道寫些什麼,總不能寫個先進集體優秀青年?

抓掉了幾百根頭髮,廢了幾快一匹錦帛,終於弄出四個有點人樣的字:以人為本!

不了魯芝和杜預看到後,大為稱讚。

“將軍此言,合聖人之言。”

楊崢也只當他們拍馬屁了。

其實很多事,只要以人為本,不忘初心,就不會太壞。

而這時代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把人當人。

底層黔首隻是奴隸、牲畜,甚至有些時候,連牲畜都不如,隨意欺壓和宰殺。

就如眼前,很多婦孺只是與親人失散了。

散佈於安定、武威、南安,不是被豪強搶去做了家奴,就是被鄧艾、胡奮抓走做了屯田客。

而屯田客基本就是牲畜的代名詞。

九野營從渭南屯田傳回的情報,讓楊崢大開眼界,重新整理了對屯田的認知。

“今後這就是你們九野營的重任,聯絡他們的家人,暗中發展,靜候時機!”楊崢指著一摞小冊對孟觀道。

“唯!”孟觀大為興奮。

這年頭通常走高階路線,要麼策反豪強士族,要麼策反將領官吏,而楊崢走底層路線,算是給孟觀開啟了一個新思路。

倒也不是楊崢不願走高階路線,問題是人家看不上自己。

“涼州細作來報,胡奮推行奴隸、待歸之策。”孟觀有些氣憤。

楊崢一愣,然後不覺失笑,這兩人倒是有意思,抄襲都上癮了。

涼州的情況不同於西平。

所謂奴隸、待歸、治民,都只是一個表象而已。

問題的根本在於解決土地分配問題。

胡奮不可能背叛自己本身的階層,也沒那個魄力把刀伸向豪強士族。

他若敢這麼玩,形同革司馬家的命,司馬家也會革了他的命。

“我的東西,別人學不來。”楊崢自通道。

孟觀滿眼敬意,“將軍乃天降之人,胡奮、衛瓘凡夫俗子,拍馬難追!”

這個馬屁……有些接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