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崢一路從關中南下成都,在成都小住了半年,遊覽了大大小小的名山,拜謁了武侯廟、關羽廟,又進入荊襄,最後順江而下,入建業。箍

原本還打算去廣州、交州逛逛。

但這時代的嶺南是要命的地方,感染瘴疫就不好玩了,加上王濬盛情相邀,乾脆在建業住了一年。

如果說這輩子最舒心的日子,還是在建業,江南的吳儂軟語,溫軟纏綿,讓人流連忘返,消去了楊崢大半生的金戈之氣。

江東人物絡繹不絕,前來拜見。

每隔半個月,建業城中便會有一次盛會,談論天下逸事海外奇聞。

席間諸人詩興大發,作了不少名作。

都被抄錄下來,以作後人瞻仰。箍

楊崢當年苦心孤詣的打壓士族豪強,但幾年時間,江東新一代的豪強又在重新崛起中。

好的一面是,他們深受大秦風氣的影響,讀書習武,子弟或科舉或從軍,為國家出力。

不過,所有士族豪強的通病也在他們身上重現。

對土地、人口有著異常扭曲的執念。

如此悠哉悠哉的住了一年,又乘坐大船進入淮南,在青徐逛了一圈,回到許昌住了數月,然後北上鄴城,去見老兄弟張特一面。

此時的張特已經鬚髮花白,臉上皺紋一圈又一圈,但氣度不減當年。

“陛下!”張特一如從前般拜倒在自己面前。箍

楊崢趕忙扶起,“今日你不是將軍,我也不是皇帝,只是舊友相逢而已。”

張特一臉感動,將他的兒子、孫子、女婿七人喊來拜見。

看著他兒孫滿堂,楊崢自然心喜。

張特卻一臉頹然,“嗨,如今日子好過了,子孫後代竟然沒有一個成器的,文不成無不就,終日縱馬遛鳥,都廢了……”

這種現象不是他一人。

劉珩的幾十個兒子,只有一人中了科舉,兩人從軍有小成,其他的都是碌碌之輩,躺在劉珩的功勞簿上吃老本。

不過幾十個兒子雖然沒一人繼承他的勇武,卻有很多人繼承了他的繁殖能力……箍

加上大秦鼓勵生育,劉家這十幾年人口大膨脹。

家中的田按照推恩令一分再分,與尋常百姓相差無幾了。

就連文鴦這種猛人,也只有一個文濟稍稍成點器,但也是棄武從文。

“這是好事,我們這一輩打打殺殺,不就是為了下一代過好些?再說你家的子孫太成器了,尋常百姓家的孩子不久沒路走了嗎?”楊崢笑道。

連張特的兒子都沒有從後門,進入軍中,說明大秦的稽核制度還是嚴格的。

至少現在還算嚴格。

張特若有所思,然後一拱手,“陛下所言甚是。”箍

多喝幾杯之後,張特一聲長嘆,“臣已經上表,請求致仕了,這麼多年打打殺殺,臣也累了。”

楊崢的主動退位,給天下做了一個正向的示範。

扭轉了魏晉以來不死不休的政治格局,大家都能體面的功成身退。

“退了也好,這天下本來就屬於年輕人的,到時候你回大興,與我一起打打獵釣釣魚,不亦說乎?”

“謝陛下!”張特一臉榮光,能得到這種待遇的,恐怕也只有他一人了。

在鄴城住了兩三月,楊崢再度啟程,經漠南,進入河南地。

這麼多年的植樹造林,河南地早已是一片綠色。箍

野牛野羊野馬成群結隊,野狼追著野兔到處跑,無定河畔,密密麻麻的白鷺肅立在水草中,偶爾飛快的一嘴下去,叼起一條白魚仰天吞下……

天空藍的彷彿一塊寶石。

風也特別和煦,吹來的時候,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