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荊襄(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周旨柳隱攻打魏興郡時,漢水之上也是戰火滔天。
吳軍戰船彷彿青雲一樣遮蔽江水。
魏軍幾次出兵攔截,但在水面上,根本不是吳軍對手。
而且這支水軍還是老將丁奉親自指揮。
幾次吳軍登陸,攻陷江北的營壘和幾座疏於防範的小城。
有漢水在手,吳軍進退自如。
北岸的魏軍無法支援南岸的襄陽。
丁奉的戰略意圖很明確,以水軍切斷漢水,施績領步軍攻打襄陽。
施績五萬大軍包圍襄陽,日夜勐攻,不過襄陽被曹魏經營了幾十年,當年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都沒有攻破,現在五萬吳軍更是難以攻破。
襄陽城下,屍體堆疊如山。
施績怒火中燒。
這一次若是拿不下襄陽,東吳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施績原名朱績,乃孫權密友朱然之子,朱然原本姓施,是朱治的外甥,早年被收為養子,改姓朱。
施績在東吳的內鬥中幾經飄搖,經歷二宮之亂,與諸葛恪不合,趁其失勢,殺其弟諸葛融全家,後看不慣孫綝孫峻兄弟的倒行逆施,私自與蜀國結盟。
南郡看似在東吳治下,實則被施績家掌控。
不過施績打了這麼多年的仗,卻一直敗多勝少,僅能維持江陵不被魏軍攻陷而已。
“不克此城,誓不還軍!”施績拔劍怒吼。
吳軍只能再度咬牙衝上去。
怎奈襄陽儘管沒有江北的支援,糧草足支一兩年,兵力、軍械極為充足。
城牆上失石如雨,火油潑下,烈焰升騰,血肉燒焦的氣味沖天而起。
慘嚎之聲充斥天野。
魏軍與吳軍在荊州大戰多年,雙方都有血仇。
王乂在城中散播流言,城破之日,吳軍必雞犬不留。
因此士卒人人用命。
沒人在乎王乂是不是初來乍到,在強大的外部威脅下,襄陽將校反而團結一心。
吳軍攻城水平一向欠缺。
血戰數日,襄陽城屹立如山。
施績只能再調西陵、武昌、柴桑諸軍為援。
改強攻為長期圍困。
西陵督雖然是陸抗,但西陵太守卻是步協。
陸抗未到西陵之前,西陵郡一直是步家的地盤,經營三十多年。
西陵督也一直在陸抗與步協之間打轉。
可想而知陸抗與步協之間關係。
陸抗身為西陵督卻不得入西陵,只負責關羽瀨到白帝城一段的防務。
兩人合力攻打永安,持續半年不下,就是因為這種詭異的關係。
接到施績的軍令,步協自領一萬大軍北上,留親弟步闡繼續鎮守西陵。
陸抗接到軍令,也派部將左奕、吾彥領一萬軍北上。
就在此時白帝城中杜預引軍而出,大有窺伺西陵之意,陸抗只能率軍迎上,兩軍隔江而對。
西岸秦軍耀武揚威,有千餘騎往來賓士,士卒陣列森然。
東岸吳軍旌旗蔽日,舟船如雲,扼守江道,岸上營壘連綿不絕,佔據地形,數千吳軍列陣岸邊,戈矛甲胃,軍容嚴整,不在秦軍之下。
“秦吳既已結盟,爾此來何為?”對峙兩日之後,南岸數百吳軍衝北岸吼道。
軍中一將青甲紅繒,頭裹綸巾,手挽長劍,騎在戰馬之上,目視江北秦軍。
“吳晉大戰,特來助盟友一臂之力。”北岸幾百秦軍朝對面吶喊。
甲士之中,杜預也在看著吳軍,士卒雄壯,營壘森森,幾艘小舟在江面上穿梭,“荊州有陸抗在,未易圖也!”
“東吳自守之賊,豪族林立,諸將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