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堅城之中。

遇到災荒,可以直接開倉放糧。

地方發生叛亂,或者外敵入侵,大興的中軍可以快速反應,不需要“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伴隨糧倉,地方上迅速崛起了漕執行業。

江南、蜀中的糧食要送到北方無疑是個巨大而長期的工程,一去一回,動輒半年,若是徵發徭役,對百姓自然傷筋動骨。

楊崢乾脆放開,允許民間承辦漕運事務。

物流從古至今都是吸納就業的行業,一條漕運線就是一條生態鏈,可以製造十幾萬的工作崗位,養活十幾萬人家。

朝廷得到戰略貯備,百姓得到穩定的飯碗,也算是一舉兩得。

工錢,直接給硬通貨糧食。

楊崢也不求短期內就把四大糧倉裝滿,主要是形成一個良性迴圈,加強南北之間的聯絡,盤活經濟。

現在江淮、荊襄、嶺南、交趾地廣人稀,也消耗不了這麼多糧食,與其積壓在當地發黴,還不如拿出來打造漕運命脈。

將來人口多的北方順著漕運線,自然會流入人口少的南方。

順便發展一下造船業,一舉多得。

而漕運線也是最好的進兵通道,從北向南,從西向東,基本都是順流而下。

秦漢魏已經打造了完整的運河體系,大秦拿來就可以用了。

秦朝有鄭國渠、都江堰等水利系統,漢朝在此基礎上又修建了不少運河。

曹操為統一河北,修建了大量運河輸送糧草。

為壓制東吳向淮河的進攻,司馬懿採用鄧艾的計策,興陂修渠、引黃濟淮,穿渠三百里,既田兩萬頃,淮南淮北淮西自此連成一片,洛陽之兵,順運河而下,瞬息可抵壽春、合肥,一巴掌直接壓住了東吳的天靈蓋。

鄧艾在淮南淮北興陂修渠之策,為江淮的崛起打下了堅實根基。

當年的陂,現在全收入屯田司。

封賞伐吳大軍之後,屯田司手上還有一萬五千餘上等陂田。

種上占城稻之後,糧食簡直井噴而出。

所以江淮的運河楊崢完全不用多花心思,當地官府每年冬天徵發徭役疏浚拓寬一下即可。

運河其實就是古代王朝的血管。

“鄧艾可惜了。”看著淮南地區的沙盤,楊崢忍不住有些感慨。

雖然當年是你死我活的敵人,但各為其主,也是沒辦法的事。

鄧艾不投奔司馬懿,一個種田郎,很難有出頭之日。

“鄧艾之孫鄧朗當年被髮配西域為奴,尚在人間。”衛瓘提醒道。

“那就赦免之,賜錢三百萬,令其還鄉,均田一百畝。”楊崢一向反感舉族連坐,鄧艾於華夏有功,這麼多年過去了,當年的仇怨早就澹了。

就算鄧艾跟大秦有仇,已經到了第三代了,沒必要抓著不放。

再說當年堂堂正正的死在戰場上,談不上有大仇大苦深。

為鄧艾保留一線香火,也算為老楊家積些陰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