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進位(第2/2頁)
章節報錯
昭叫板之人。
所以從任何方面考慮,楊崢都應該是曹髦應該積極拉攏的物件。
楊崢檄文之中,也透露出這個傾向。
“陛下欲行驅狼吞虎之策?”焦伯低聲道。
“除此之外,朕可有他策?”曹髦反問道。
此前他極力拉攏山東士族,封王祥為三老,鄭小同為五更,以帝師待之,二人俱為山東大族,在士族中影響深遠。
《禮記》有言: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
《樂記》:食三老五更於大學。
還極力拉攏中書郎、給事黃門侍郎羊祜。
但司馬昭轉手就殺了鄭小同,升王祥太常,封爵萬歲亭侯。
而羊祜為了避禍,既不親近曹髦,也不太親近司馬昭。
曹髦身邊越發孤立,逐漸意識到拉攏士族門閥這條路走不通。
司馬師斬夏侯玄,司馬昭斬鄭小同,都是在警示天下士族,刀,始終在我司馬家手中!
士族門閥從來都不會堅貞不屈,也不會團結一致,只會與權勢各種姿勢媾和。
因為司馬昭比皇帝曹髦走的更遠,給的也更多。
聽了曹髦的反問,二人都默不作聲。
忽然,曹髦撕下內衣一角,咬破指尖,在兩人驚異的目光中奮“指”疾書,“向聞卿乃吾家故舊也,今帝室蒙難,社稷將傾,願卿以此血詔昭告天下,聚海內義士,干戈隨風靡,武騎齊雁行,同討逆臣!今封卿為驃騎將軍、姑臧侯,假節鉞都督天下諸軍事,若能克成大事,匡扶大魏,朕不吝裂土之封!”
曹髦乃曹丕之孫,武略不知幾何,然文才鼎盛,年僅十八,便有數篇文章傳世,常與士人論道於太學之中。
“陛下萬萬不可,此詔傳出,司馬昭必行廢立之事!”
“即便陛下發詔,楊崢也未必會出兵。”
李昭、焦伯跪在曹髦面前,聲淚俱下。
事實上,沒有傳國玉璽“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這份血詔的正統性嚴重不足。
“難道朕不發此詔,司馬昭就不行廢立僭越之事了嗎?”
一句反問,讓二人啞口無言。
曹髦雖然只有十八,卻才智過人,太學之中辯論,常常駁的一眾名士啞口無言。
因此數年之前,鍾會就暗中向司馬師評價過皇帝:才同陳思,武類太祖。
文采如曹植,武略如曹操。
“司馬昭一向詐偽仁義之名,此詔傳出,彼顧忌天下人言,數年之內,必不敢輕動。”曹髦早就想好了。
既然朝堂上,再無一人可以依靠,也就只能指望涼州了。
“然陛下如何將這血詔送出?”李昭提出最關鍵的問題。
這東西放出去,大白於天下,司馬昭顧忌天下非議,或許不敢動皇帝。
但若是暗中被截留,則皇帝一定會死於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