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
那天晚上,府中開宴兩處。一為男席,朱棣、朱高熾父子宴徐增壽、觀童,以及府中一些官員;一為女席,自然是儀華與眾妃妾、大郡主、二郡主。
女席上,一眾妃妾未能得見朱棣,不免心下失望;又見一年多未見的儀華,經過長途跋涉僅稍作收拾,就能光彩照人的出現,都不由得顧盼幾次各有感嘆,面上卻言笑宴宴,偶才流露出心中想法。
一如,王蓉兒依然眾紀妾之首,八面玲瓏的在席上語笑嫣然,只是笑容中隱有一內而逝的澀意。郭軟玉還是態度謙卑,溫柔的照顧身旁的大郡主。李映紅行事低調不少,但風風火火的性子難改,見沒能看到朱棣,立馬又含糊詢問另一個眾人關切的話題,張月茹過府的事,迎得了眾人的附和,只言談間頗望延遲入府時間。
儀華儀態無可擾別的周旋其中,亦如以往一樣覺得這一切都浮動在虛偽下,不過這一次她沒有以前的牴觸,只當與在京師應酬時無甚不同,甚至是在聽到她們提及張丹茹時,竟然無一星一點的異樣,她想這一年的遠行也是有所獲得,起碼她的心境是變了,真的變了。
隨後轉眼至深夜,宴罷,曲終,人散,滿目繁華盡去。
儀華微醉回宮,一雙佳兒繞膝。
夜更深人更靜,枕畔有他相伴。
仲夏之夜,吱吱夏蟲鳴叫,她也無聲的笑了。
183章 拜帖
回府第二日,因旅途勞累,自謝絕會客,遂隔了一天,眾妃妾一早便來請安。在京師時,儀華多是足不出戶,日子悠閒而散漫,今日不免起晚,讓眾妃妾在正殿等了半個多時辰,她才姍姍來遲。
殿內雕樑繡柱,鋪陳華美,不覺耀目。但更令人無法忽視的是殿中薄衣輕衫在身,素手搖宮扇的各色佳人。也許出於來遲之因,或是憐惜美人之意,儀華竟也興致頗高的與她們說說笑笑,臨至巳正時分,眾妃妾才各自結伴離開。
夏日陰晴不定,片雲可招雨。她們走後不久下了雨,起先只是淅瀝瀝的霏霏細雨,後來卻是越下越大,漸有滂沱之勢,嘩嘩如注,串成密密麻麻的雨簾急遽落下,沖刷的夏日草木清新之氣翻土而出,剎那芬芳四溢。
儀華吸了一口氣,只感周身毛細孔順舒暢了,不由舒服的輕嘆一聲。
郭軟玉掩扇輕笑,看了一眼窗外的傾盆大雨,說笑道:“從這月歲朝起一直暑熱不下,難得今日驟降大雨,可是聞知王妃回府,特意送來了一場及時雨?”
快入伏天,暴雨常有,又豈會因她變化,儀華一笑置之,搖扇另道:“這雨下不久,不過地土積水濺裙”說著看了一眼端然坐在涼炕旁秀墩上,儼然一副大家閨秀做派的大郡主,心中泛起一絲莫名的遺憾,口裡卻依然笑道:“你和大郡主就在這用午飯吧。”
郭軟玉心知儀華是要問這一年府中境況,又納悶今日王蓉兒欲歸還掌府之權,儀華卻含糊應付不接,這便介面應承道:“那婢妾就恭敬不如從命,再厚顏在王妃這休個午覺,可好?”
儀華含笑點頭,正要啟口說話,就聞李進忠前來稟道:“張夫人來帖求見。”說時一張淡雅的拜帖呈上。
淺粉色紙騫,上畫一株梅,淡雅中透著不俗。
儀華秀眉微挑,翻開手中拜帖,還未見字已聞一股淡淡的梅香撲來。
“這時節,還能用梅花燻紙?”郭軟玉亦聞得一股若有似無的冷梅清香,方微微吃了一驚,隨即已然明白過來,笑讚道:“張小姐好,也好心思。”說罷捻了一顆櫻挑,閉眼含笑,半晌不曾睜眼,彷彿是在享受櫻桃的甜與澀。
一語雙關,儀華只作不知,目光凝視在拜帖上幾行娟秀的小楷,心中自也明瞭。張興武卒出身,張夫人又來自鄉野,夫妻兩人都不通文墨,而從這拜帖、字跡看來,必是出自張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