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道路都在努力的通行,國道必須保證能夠串聯起每一個城市,地方道路必須連線到任何一個縣城小鎮。
捷克公國新的地區劃分為省、市、縣、鎮四個等級,原居住在偏遠地區的鄉村必須整合到小鎮,新整合可種植土地不得少於500英畝。捷克公國農業機械化正在皇室的支援下強力推動,大量的農民不得已前往城市進行工作。
英美的支援和戰爭之後滿是殘垣斷壁的城市給出捷克公國很多的機會,捷克公國的輕重工業物品暢銷歐洲,這讓原本因為開啟歐洲市場而偷笑的美國很是憤怒。
第一百九十二章 捷克內部的暗流
一戰對於世界經濟的影響很大,尤其是經濟霸主的位置更是險些更換,而實際上英國雖然不承認但美國已經後者居上超越英國並開始逐漸拉開兩者之間的距離。
1913年世界大戰前夕,當時的世界霸主是英國,按照英國1900年數值為100的工業水平為基礎,那麼1913年時美國的工業數值已經達到126而英國則只有115。世界大戰很大程度上削弱英國的經濟,這也是為什麼兩者之間的距離越拉越大的原因。
德國當時的工業化水平只有85、法國59、奧匈帝國32、義大利26、俄羅斯帝國20、日本20,最強同最弱差距6倍不止。而協約國佔據前兩的名額而同盟國當中最強的德國相差日本尚且只有三分之二,戰爭的失敗雖不是必然但也不用奇怪。
德國為什麼希望能夠用最快的速度拿下歐陸?其目的就是減少兩者之間的差距,畢竟工業化水平的高低只有在持久戰之中才能夠完美的體現出來。
1913年的鋼鐵產量德國雖然躍居英國為第二,但是距離美國還有一段差距,或者說差不多隻達到美國的一半左右。而在消耗資源上美國雖然是排名第二英國的四倍,可是國土遼闊、資源豐富的美國並不需要太多的進口物資。而在1913年世界貿易份額當中,美國的份額佔據大約在32。0%,排名第二的則是德國只有14。8%。
世界戰爭的結束,各國的經濟排名自然會有一些變動,美國是不動的第一甚至同第二拉開的距離更大一些。排在第二、三的是英法兩國,德國因為戰爭的緣故割地賠款已經退出這些排序,甚至相信不久之後捷克公國都能夠超越德國的排名。
總而言之此時歐洲的經濟很是蕭條,當然公民的眼中是有希望的,經濟再如何也比戰爭要好,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這一點歐洲的公民體會的很深。
重建歐洲需要大量的鋼材和其他建築必需品,早已經做好準備的捷克公國第一時間同美國競爭市場,低廉、優質的貨品即便是戰敗國捷克公國提供,但在利潤面前一切都不再重要,100%的利潤已經能夠讓商人們付出一切,何況這並不需要付出生命只是得罪美國而已。
說實話,歐洲人的心中捷克的地位要遠遠超過美國,尤其是在一些貴族的眼中美國就是牛仔的故鄉、荒涼蠻夷的代言詞,甚至有那英國的貴族直言美國人的身上帶著一股牛糞的臭味、很是讓人厭惡。
美國人的地位在歐洲並不比東方人在歐洲強太多,不過隨著一戰、二戰的結束,美國成功用自己的強大證明自己,不但讓歐洲人不敢小視更讓他們有一些畏懼,因為美國是二戰之後的世界霸主。當然,現在說這些太早,捷克公國佔據市場已經引起美國的憤怒,可以想象針對美國資本財團的復仇即將到來。
首先,美國政府針對捷克公國是戰敗國的身份做出一些政策上的提議,但是這些提議並沒有得到歐洲諸國的認可,相比較讓美國繼續發展下去英法兩國情願讓捷克公國強大一些,畢竟某一方面來講捷克公國是自己人。
捷克公國也沒有讓英法兩國失望,大量建築材料合同簽訂下來的當月捷克公國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