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最危險的地段,將心放下大半的馬遷安不願被鬼子兔子般的追趕,決心殺殺他們的銳氣。

張方榮帶領純步兵的第五大隊與原安濱地區的民兵繼續護送勞工們北上,馬遷安則帶領1、2、3、4和四路軍直屬特種大隊共五個大隊2千餘人,在山口擺下了陣勢。

透過偵查,馬遷安已知道最先趕到的敵人是日軍騎兵第15聯隊和偽滿第五騎兵旅,共計三千餘人。

“早就該幹他一票了!”李鳳山等十支隊的幹部們圍著馬遷安,摩拳擦掌,異常興奮。

幾個大隊長分別是李仁和、鄭貫智、羅隱會與周臘生,李仁和與鄭貫智是十支隊的“老人”,羅隱會與周臘生則是原一路軍的老戰士,馬遷安也曾在一路軍任過職,這倆人還是他特意從楊靖宇那裡要過來的。

“騎兵對騎兵互砍,看誰最厲害。”1大隊大隊長李仁和“很冒失”的冒了一句。

馬遷安瞟了他一眼。這小子淨胡說,騎兵對騎兵?你以為玩三國呢。熱兵器條件下,騎兵只不過機動能力強罷了,揮著馬刀對沖,那得多傻啊。

“去!別胡說!”李鳳山看到馬遷安微微皺眉,猜測馬遷安內心中不同意李仁和的戰法,急忙自告奮勇批評李仁和:“都啥年代了,還玩互砍?”

李仁和立刻洩氣般嘟囔,“我們是騎兵,鬼子也是騎兵,多不容易相遇了,難不成雙方下得馬來,趴在地上乒乒乓乓射上一通就完了?那我砍誰去呀?我都練了好久砍人技術了。”

~

第717章 這是挑戰

最正確的戰法是:以一部堅守陣地,以迫擊炮、太極盾六管速射機槍、自動榴彈發射器配合,其餘部隊從兩側迂迴合擊,待敵陷入慌亂中時,正面堅守部隊放出主力全力突擊,行成三面合圍態勢,一舉擊潰敵軍。

實際上這個戰鬥方案也有弱點,在這片較為平坦的山谷中,迂迴部隊很難隱藏行蹤,一旦意圖被敵發現,敵軍依然可以從容退回原路,。擊潰戰都有可能完不成,而只能打成效果有限的阻擊戰。

馬遷安的戰術方案擺出後,大部分人拿不出更好的方案,只得表示同意,只有李仁和苦著臉惋惜道:“可惜了!”

十支隊有個非常好的傳統,就是戰前討論戰術方案時,所有人都可以暢所欲言,每個人都可以從自己的角度發表言論,可以忽略級別大小可以吵,可以臉紅脖子粗,但一旦定下作戰計劃,每個人都要百分百的執行,不允許隨意更改。正因為如此,大家非常重視現在這種可以發言的狀態。

李仁和名字偏軟,人卻是極硬朗的,細腰乍背身高體壯,挽起的袖口中露出一截強韌的小臂,肌肉隨著胳膊的揮動起伏不定。

馬遷安笑吟吟的問道:“你有什麼想法?”

李仁和等的就是這句問話,反問道:“司令搞的這是圍三缺一,搞得好也只是一場擊潰戰罷了,要想全殲還是有難度,戰術就不支援嘛,司令你是不是擔心小鬼子比我們還厲害啊?有點瞧不起人嘛。”

沒等馬遷安回答,二大隊大隊長鄭貫智插話道:“總比你的對沖對砍要好吧?就會挑別人毛病,你給我整一套全殲的方案來呀,。”

“你懂個啥?我說對砍的意思是說我們必須保持勇氣,這是我軍越戰越強的根本,沒有勇光有謀那有個屁用?勇氣不足做出來的作戰計劃,氣勢上就輸了一籌,再老謀深算頂不上人家劈頭一刀,人都被人家砍死了你謀誰去啊?”

“照你這麼說,你勇倒是勇了,有勇無謀還不照樣是人家的菜?”

眾人一齊搖頭,這倆人就不能讓他們碰面,碰面必抬槓。

兩人陷入了勇和謀誰最有用的悖論中,沒有人制止的話,根本爭不出來結果。

馬遷安沒有制止部下的爭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