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譚志豪鬱悶無比,但是一想到早上時父親失落的眼神,終於沒說什麼,咬著牙隨著兩名親衛去見自己老爹。
“兵之有法,如醫之有方,必讀習而後得。敏智之人,得其法而推之,師其意不泥其跡,乃能百戰百勝,成為一代名將。蓋未有不習一法,不識……”
“爹!您就別拽書袋了,有這工夫還不如象當日在京城那幾天一般,給孩兒講講古時候那些名將打仗的故事。”譚志豪聽了陳連升甩了一天的書袋,聽得他頭暈腦脹,忙不迭打斷道。
兒子小時候沒給他講過故事,反倒長大了才講……
譚天心中若有所感,也不著惱,啞然一笑道:“若論我神州兵家之鼻祖,惟孫子兵法莫屬,短短五千言,卻道盡兵家妙諦,後世兵法,莫能出其所論,今日為父便給正兒講講兵聖孫武助吳伐楚的典故。”
別說,堂堂鎮國公給兒子講故事,還真有幾分說書先生的風采,直把譚志豪聽得眉飛色舞,連連喊好。
“合著這小子真以為自己在聽書。”譚天心中是好氣又好笑,道罷典故,便開始出題一考:“正兒答為父一題,楚強而越弱,吳國已然大敗強楚之後,孫武卻為何勸諫吳王不可攻越?”
“嗄?”正聽故事聽得過癮的譚志豪一下傻了眼,眨巴眨巴眼睛道:“是啊?連強楚都快被滅了,孫武又為何不讓吳王趁勢滅越呢?”
譚天沒好氣的給了這滑頭小子一巴掌,微惱道:“少裝傻!為父的在問你呢?”
譚志豪嘿嘿笑著,一邊搔著後腦勺一邊道:“爹,越為楚之附屬,趁吳伐楚時,背後擊吳,害得吳國錯失了滅楚的最佳時機,換了孩兒是吳王,一樣要狠狠教訓這個該死的越國,讓它知道知道厲害。”
譚天徐徐道:“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這句話正兒可聽得明白?”
譚志豪點頭道:“這話的意思是說,帝王不能因為發怒而枉自興兵,大將不可因慍惱而盲目出戰,孩兒答得可對。”
譚天不至可否的又道:“為父再為正兒講兩個三國時的典故為例。”
譚志豪趕忙點首,這小子聽故事聽上癮來了,若是學習兵法都是如此,他可就甘之如飴了。
“三國時,張繡據南陽,聯荊州劉表以拒曹操。建安二年,曹操徵南陽,張繡降。曹操納張繡嬸孃,張繡恨之。曹操聞其不悅,密謀殺之。謀洩,張繡降而復叛,納謀士賈詡之謀掩襲曹操,長子曹昂、侄兒曹安與心愛大將典韋戰死,曹操僅以身免。若正兒是那曹操,會當如何?”
譚志豪想也沒想便道:“殺子之仇不共戴天,孩兒若是曹操,定會盡起全軍,再攻南陽,不將張繡這反覆之徒五馬分屍,如何解恨?”
譚天忍不住又是一巴掌打了過去,口中道:“蠢才,剛才教你的主不可以怒而興師這麼一會兒的工夫就忘記了?”
譚志豪一咧嘴,心中暗道:“怎麼爹跟師父一個德行?”面上一副委屈的模樣道:“那爹說說,曹操又是如何做的?”
譚天道:“建安四年,張繡又降,曹操欣然而納,待之以上賓,自己的親信大將才封一千戶侯,卻封了張繡兩千戶侯,一時間天下英雄盡知曹操的胸懷,莫不來投。”
譚志豪的臉色有些古怪道:“殺子侄愛將之仇就不報了?”
譚天道:“此正為曹操真正高明之所在,其時曹操北方尚有一個實力遠強於他的諸侯袁紹,張繡來投曹操之時,正是曹袁即將兵戎相見之際……”
“我明白了,多一個朋友總好過多一個敵人,爹你說是吧?”譚志豪諂媚的笑道,雖然巴掌打得不疼,可對於一向自詡聰明絕頂的他的自尊心,卻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譚天搖頭道:“正兒所說,只點到了皮毛。戰爭絕非兒戲,乃系國家之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