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法,認為當一種新思想提出後,就會有一種與之相牴觸的思想出現。兩種思想的對立就會產生一種緊張狀態,這種緊張狀態又會因為有人提出了融合兩種思想長處的思想而消除。黑格爾認為這種辨證過程貫穿了整個人類歷史。黑格爾的這種三段式的發展模式,在*這裡,變成了兩個階級之間的矛盾、對立和鬥爭。他認為在歷史的各個階段,社會的兩個主要階級彼此之間都會有衝突存在,這就是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之間的矛盾。而剝削階級總不肯主動放棄手中的權力,退出歷史舞臺。所以,被剝削階級要透過暴力,強行奪取政權。我們談過*的哲學,不是思維的哲學,而是行動的哲學。靠著行動,無產階級,也就是被剝削階級的狀況得到了很大改善。到今天為止,社會已經變得比較理性,人道和公平了。這有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和他的追隨者所領導的整個社會運動。

自*之後,哲學開始從神殿走出,踏在了世俗的土地上,從純思維走出,落在了行動上,從世界本源走出,回到人類歷史上。神遠去了。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哲學王國裡的聖人,康德

哲學王國裡的聖人,康德

“有兩件事,我愈是思索愈是神奇,心中也愈充滿敬畏,那就是頭上的星空和內心的道德法則。它們向我印證:上帝在我頭頂,亦在我心中。”這是刻在哲學家康德墓碑上,最常被人引用的名言。

康德生於一七二四年普魯士東部的哥尼斯堡,父親是一位馬鞍師傅,康德一輩子都住在這個小鎮上,直到他八十歲去世。據說康德的個子很矮,身高只有一米五,象大多數哲學家一樣,終身未娶,性格有時有些古怪。有一件事可以略微看出這一點,他有一位鄰居,門前有一棵樹,康德每次站在窗前凝思,都會看到。在有一天,康德忽然覺得這棵樹讓他很不舒服,而且越來越讓他不能忍受。他去找鄰居商議,遭到拒絕,結果他就把家搬走了。郭沫若據此還寫過一篇小說。哲學家的脾性有點與常人不同,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大哲學家,哲學家一般都是怪人,康德也不例外。

世上有兩種哲學家,一種是把哲學當成學術的人,他們瞭解或精通哲學史,做的是一些闡釋和教授的工作,另一種是創立自己學說和理論的人。康德兩者都是,即教授哲學又有自己的學說。從嚴格意義上講,只懂闡釋別人理論而無自己建立的人,還不能稱為哲學家,至多隻能算個理論家。哲學家是探究世界本源的人,他所追求的是終極和某些相對不變的真理。而理論家卻是從書本到書本,這樣的人滿世界都是,他們的名字可以叫教授,權威或專家,而康德是一位真正的哲學家。

在康德之前,有兩類不同的意見,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理性主義者認為心靈是所有知識的基礎,經驗主義者認為我們對世界的瞭解都是透過感官而來。而康德認為我們對世界的觀念是同時透過感官和理性得來。那時黑格爾所謂否定之否定的辯證法,還沒有像今天這樣為人所熟捻,他是康德之後的人,康德死時他才三十幾歲。但康德對此已經有意無意的加以運用了。事實上即使我們常人的思維中,也都有著辯證法的因素,只是我們沒有象黑格爾那樣上升到理性,加以法則化。黑格爾認為,知識有三個階段:“正”,“反”,“合”。當一種新思想被提出來時,馬上就會出現一種與之相牴觸的思想,兩種思想的對立就會產生一種緊張狀態,但這種緊張狀態又會因為有人提出,融合了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