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3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險。又能耐華夏軍如何?
“華夏國力強盛,我只以為鐵浮圖是最厲害的兵種,沒想到華夏國的水軍竟然比之我軍有過之而無不及。”朱然見甘寧在船上打出了水手公用的旗語。意思是向吳軍問好。
朱然見已經無法抵擋甘寧的船隊,索性將水軍收攏,禮貌性地用旗語回覆華夏軍,告訴華夏軍的將士一路順風。最後,帶著水軍回南岸大營去了。因為兩國邦交甚好,所以在迫不得已之下,根本不可以破壞。這一點,是吳國的基本國策。
甘寧這一次率領五年練就而成的雄壯水師,先是從上京港口涉海抵達江都港口。後來又接到聖旨,帶領一半水軍沿江而上。去攻打襄陽。可是,在林南給的秘密手札中。則是命令甘寧一路上摸清吳國水軍實力,以及故意向吳國耀武揚威,對吳國水軍施加壓力,還要摸清吳國水域和水域間的不同之處,何處能渡過大船,何處能輕舟前行,目的就在於以後的統一戰爭。
統一,勢在必行。雖然林南和孫策他爹孫堅有過口頭約定,但是那只是口頭約定,而且以孫策對林南若即若離的態度來看,吳國也不想被華夏國一直牽著鼻子走。
林南很有預見性,在出兵滅漢之前,就以及徹底想好了後路,所以才將甘寧的水軍調到江都港,與東吳的曲阿港隔江相望,為的也是以後一旦雙方爆發戰爭,甘寧的水軍可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撲吳國,配合華夏國陸軍作戰。
甘寧的船隊很快便駛過了朱然的防線,半個時辰後,抵達了和司馬懿約好的江津港。
江津港的岸上,司馬懿的大軍在冰天雪地當中以及等待了許久,看到甘寧的大軍抵達之後,司馬懿和甘寧互相寒暄了幾句,便立刻開始讓大軍登船。
此次甘寧率領船隊而來,目的不是打仗,而是在於運送大軍過江,所以每艘船上他只帶了一千名水手,水軍將士多數留在了竟陵,有一部分還跟隨陳到去了華容道。
華夏國的戰船是林南精心設計的,他設計不出巨型的輪船,但是根據這個時代的造船技術,加上一點他自己的理念,混合墨家的機關術,這才有了現在的戰船,準確的說,這是運兵時用的戰船,每艘戰船可以裝載四千人,除卻水手以外,還能裝三千名士兵,可謂是這個時候最大的戰船了。
當時為了建造這樣的大船,林南等人也著實費了一番功夫,經過反覆的試驗,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華夏國真正的戰船這次根本沒有登場,還秘密集結在上京港,主要是作為秘密武器使用,不到和吳國開戰,不輕易拿出來。
半天之內,甘寧的船隊在江面上往來幾次,便將司馬懿的四萬大軍盡數運過了長江,抵達對岸之後,司馬懿的部下多數有暈船的,所以不能急於前進,只能暫時駐紮在水岸。而甘寧的船隊則返回北岸,開始裝運糧草,給司馬懿運送補給。
當夜無事,華夏軍全部合兵一處,就地休息。
……
長沙城外,諸葛亮所部的漢、蠻聯軍十一萬,全線退後五里,並且撤去了包圍長沙的打算,分成五座大營,呈現出玄囊陣型,前後左右各置一營。分別派遣傅彤、張南、馮習、劉敏鎮守,並且嚴加防守,他自己則和劉琰、許靖、費觀等人居於中間大營。
在佈置軍營上。諸葛亮也獨具匠心,每個大營內又各置五個小營。主將居中排程,分前鋒、後合、左翼、右翼,採取極其嚴密的防守陣營,一旦遭遇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