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用什麼樣的奴才,若果真皇帝敢重用他,豈不是也背上了無信不孝的罪名?

對於要不要再入仕途一事,林敬之以前是仔細想過的,而且想的很透徹,他既對做官排斥,又想通了其中的環節,所以覺得日後若無好的契機或者機遇,他這輩子是與做官無緣了。

“回鄭將軍……”

林敬之剛待開口,卻被鄭勝出言打斷,說實話,除了想要促成兒子與林敬之結交以外,單憑林敬之十分有心的送的那枚玉如意,鄭勝也對這個青年也是大有好感,“賢侄不必如此見外,這裡即不是朝堂,也不是在軍營之中,你還是稱老夫一聲鄭伯伯吧。”

“是,鄭伯伯。”林敬之正想著怎麼與人家套近乎呢,對方就自動開了口,這種巴不得的好事,他自然不會開口拒絕,緊接著,又解釋道:“鄭伯伯,實不相瞞,小侄之所以不願意再入仕途,主要還是因為雙親的離去,對小侄的打擊太大了。”

“小侄能以十四之齡考中舉人,是多虧了有父母雙親孜孜不倦的教誨與栽培,可事到最後,小侄卻因為考取功名,而害的父母大人鬱鬱而終,試問鄭伯伯,以小侄如此自私自利的秉性,如何有資格涉足朝堂,再則,父母雙親已然不在,小侄就算是能高中狀元郎,又做給誰看呢!”

把已故林敬之不願做官的想法一一說了出來,林敬之也是心有感觸,眼眶一酸,便掉下了幾滴清淚,上一世,他的父母在臨死前還一遍又一遍的囑咐他,要他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所以有關父母的話題,很是容易打動他心中最柔軟的情感。

這一幕儒子自責懷念雙親而落淚的場面,看在鄭勝父子眼裡,都是唏噓不已。

不過鄭劍秋雖然頗有感觸,但仍沒有放棄遊說林敬之重入仕途的打算,只是他剛待開口,卻見父親衝著他輕輕搖了搖頭,示意他暫時不要再勸。

鄭勝也是個大孝子,深知父母的離開,會給兒子怎樣沉重的打擊,更何況林敬之父母的去逝,還與林敬之還有莫大的關聯,在這個時候勸慰,是起不到半點作用的。

此時時辰已是不早,天色漸黑,鄭勝便站起身來道:“賢侄,你的雙親已然逝去,不能復生,你日後還當再看開些才成,老夫若是沒有記錯的話,你家中還有一位奶奶要贍養吧,不為別的,單為老人家能安度晚年,你也要重新振作起來才是。”

鄭劍秋收到父親打過來的眼神,也站了起來,上前扶住了林敬之的手臂,開口道:“是啊,賢弟,你日後還得再看開些才成,走,時間已是不早了,我們一起去餐廳用飯。”

林敬之側過頭,用衣袖將眼角的幾滴清淚擦掉,再抬起頭來時,已是平靜了許多,“小侄一時心有所感,倒顯得有些失禮了。”

“情之所至,說什麼失禮不失禮的,老夫是個習武的將軍,就是喜歡真性情的男兒,走,隨老夫一起去用飯吧!”鄭勝大手一揮,當先抬起腳步,走出了大廳,林敬之與鄭劍秋連忙併肩跟在後面。

鄭勝的背影很挺拔,似是一座壓不彎的山脊樑,走起路來腳下生風,很是快速,說話也豪邁,貌似毫無心機,快人快語,只是一個能做到外放一洲之地的從四品大員,這個鄭勝真會如此簡單麼?

林敬之雖然兩輩子加起來也沒做過官,但仍是輕輕搖了搖頭,不管文官也好,武官也罷,若果真不懂得為官之道,是不可能有此成就的。

鄭家有好幾個餐廳,而且因為林敬之是男客的關係,要避開後院的女子,走的路便長了一些,穿過了三四個拱門,走出去大約有兩三百米後,迎面走來了一個與鄭劍秋年齡相仿,面色白晰的青年。

見到這個青年,鄭劍秋的臉色不由自主的變了一變。

那個青年顯然沒有想到會在這裡碰到三人,不等鄭勝走近,就趕緊迎了上來,“源兒給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