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東方白開啟了筆記本,記下了這樣的文字。

“……從我軍和蘇軍的幾次衝突,可以瞭解蘇軍坦克部隊進攻的一些特點。”

“俄國這塊地方,自古就是進去容易出來難。如果我軍對蘇全面開戰,在進攻的的最初幾星期內,我軍看來似乎可以取得全面的勝利。因為蘇軍的空軍在技術上居於劣勢,將被我國空軍所壓倒,裝甲師則長驅直入地闖進俄國境內。如果把攻打莫斯科始終作為決定戰爭勝負的主要突擊來看待,也許會取得決定性的戰果。但現在的莫斯科已經不是一個處於低階發展階段的國家的首都,而是斯大林的國家機器的紐帶,是重要的工業區,更重要的,它是俄國歐洲部分的鐵路樞紐。然而,有一點是不容忽視的,即雖然我軍在質量上佔很大優勢,而且握有制空權,但也有許多不利條件。我們進軍俄國,最大的一個障礙就是,俄國的公路網是很不發達的。如果蘇維埃政權在俄國建立起象西方國家所具有的那樣的公路網,也許俄國很快就被打敗了。由於道路條件不好,我軍的機械化部隊的行動將可能受到很大限制。所以,我軍部隊的機動最好不要主要依靠輪式車輛,應該以依靠履帶式車輛為主。因為在那些泥濘的道路上,坦克可以照常前進,而輪式車輛則會陷入泥沼。雖然俄國的道路不好。但如果坦克部隊配以履帶式運輸車輛,我們就可能在秋季到來之前佔領俄國的重要中心。”

“我們另一個有利的因素是。我國的坦克質量高於蘇軍。一九四一年。我們現有的m19中型坦克的裝甲厚有50毫米,裝有75毫米高速火炮,行駛速度很高,而且通行能力很好。我們的邊防部隊已經在邊境線同蘇軍的衝突中使用過這種坦克。它們在保衛邊境的作戰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彭慶中將軍曾談到,他的第24坦克大隊於1934年10月12日曾遭到蘇軍坦克猛烈的攻擊,但他們反擊並打敗了敵人,他著重指出:‘新式的m19坦克參加了戰鬥,使蘇軍坦克遭到很大損失。’他建議採取了一些措施加速生產m19的改進型坦克,同時加厚現有的這些坦克的裝甲。”

“……應該強調機動作戰的重要性,坦克的發動機是跟火炮一樣重要的武器。”

“在進攻中。我們的坦克部隊應該擁有優勢的空中支援。航空兵對坦克戰的勝敗起著很大的作用。坦克集團軍是奪取勝利的主要力量,但在俄國的遼闊平原上,航空兵支援有可能只在區域性地區和有限的時間內得到保證,這將限制坦克集團軍的作用。……經過多次演練。一些經驗表明,坦克部隊得到的空中支援越廣泛,得到的補給越多,他們的機動性就發揮得越好,取勝的機會也就越多。”

“前線關於蘇軍炮兵的情況談得不多,我認為,在高度機動和情況多變的作戰行動中,蘇軍炮兵不一定能及時到來執行一項重要任務。但在夜間。蘇軍炮兵常常可以用來以集火射擊襲擊我軍的宿營地。但這種戰術的效果究竟有多大,也很難說。據稱蘇軍官兵為了逃避冬日的嚴寒。常常躲在村莊裡,可以設想這種炮擊的效果不會太好。”

“前線的戰士們這樣描述對於俄軍戰術的印象:俄軍每次發起進攻以前。先進行廣泛的滲透活動,由一些分隊和小組‘滲入’到防禦陣地中來。在掌握這種作戰方法方面,還沒有人能趕上俄國人。雖然外圍地域都在監視之下,俄國人卻會突然間就在我們的一些陣地當中出現,誰也沒看見他們來,誰也不知道他們是什麼時候來的。甚至在那些通行特別困難的地方,他們都可能成群地出現,而且很快就挖了掩體。對他們來說,單個士兵滲入是沒有什麼困難的,因為防守的地域過於遼闊,我們的一些陣地只有薄弱的兵力防守,支撐點中間的間隔也很大。有的師的防禦正面太寬。儘管整個夜晚部隊官兵都在注視著,機警地張大眼睛望著,但第二天早晨準還是會有整分隊的蘇軍士跑到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