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是日本驅逐艦,當即遭到雨點般的炮彈的轟擊,中彈11發,該艦頓時火起並有14人陣亡,包括艦長在內的29人負傷,這一誤擊讓“民權”號意識到了危險,發出了識別訊號和要求驅逐艦撤出的呼叫。為了讓前面的驅逐艦隊有機會撤下來,4時29分,在又射出一次齊射以後,“民權”號的主炮便中止了射擊。

儘管“民權”號中止了炮擊,但已經打紅了眼的中國輕巡洋艦和驅逐艦根本不願意撤出戰鬥,不斷向中彈累累的“山城”號射出魚雷,一時間海面上佈滿了魚雷航跡,已經分不清是誰射出的魚雷了。很快,兩枚魚雷於4時43分20秒擊中了目標,伴隨著兩聲霹靂般的巨響和沖天而起的烈焰,“山城”號開始猛烈燃燒起來,不一會兒,軍艦便開始發生了傾斜。

中國海軍“小艦魚雷黨”們的行為讓李景曦很是惱火,而“巨門”號遭到誤擊更讓他感到屈辱,他隨即以最高指揮官的身份下令輕巡洋艦和驅逐艦撤離,此時中國輕巡洋艦和驅逐艦也已經射光了魚雷,帶著複雜的心情看著熊熊燃燒但掙扎著不肯沉沒的“山城”號離開了戰場,但並沒有走遠,他們希望能夠親眼目睹自家的主力艦將這艘曾經在中國的海面上耀武揚威了多年的日本戰列艦送進海底。

在輕巡洋艦和驅逐艦撤離後,“勝利”號和“民權”號開始集中火力轟擊“山城”號,而此時的“山城”號似乎也知道了末日即將來臨,開始了困獸之鬥。在日本水手的瘋狂努力下,竟然撲滅了艦上的大火,並且又恢復了兩座主炮塔的射擊能力。;

但日軍官兵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挽救這艘戰列艦毀滅的命運了。

儘管遭到了兩艘中國戰列巡洋艦的攻擊,但“山城”號的艦長大谷幸四郎為了在“山城”號沉沒之前爭取最大的戰果和為“扶桑”號上陣亡的司令官永田泰次郎中將報仇,下令集中全部火力,只攻擊“勝利”號。

可能越是在最後的時刻越是能超水平發揮,“山城”號的最後幾輪齊射可以說異常準確,在短短的幾分鐘裡,至少有10發356毫米炮彈擊中了“勝利”號,使得“勝利”號從頭到尾火光沖天,但令日本人感到驚訝的是“中國戰列艦”的主炮竟然似乎不受影響,仍然在向外噴吐著致命的火舌中國戰列巡洋艦的抗打擊能力不但遠遠超出了日本人的想象,也令艦上的中國人對設計這艘軍艦本國的設計師的功力佩服得五體投地(此時遠在承德的楊朔銘應該是打了不止一個噴嚏),同時也讓艦上的美國人對本國造船廠的精良工藝感到臉上有光。

儘管如此,“山城”號的垂死反噬還是給“勝利”號造成了很大的破壞,艦面上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凹坑和破洞,艦員們拼命地進行著修補工作。而就在這時,又一發“山城”號射來的356毫米炮彈擊中了“勝利”號的艦體中部,猛烈的爆炸讓艦體發生了巨大的震顫,很多在艙內的艦員被震得東倒西歪,一些人撞在了艙壁或者機器上,弄得頭破血流。可能是震動使供電系統出現了故障,結果造成了連鎖反應,整艘艦立刻喪失了電力供應。無線電、火控系統、炮塔迴旋系統、提彈機和通訊一下子全部失效,火炮也鎖死了。“勝利”號在這一刻竟然喪失了戰鬥力艦長斯科特上校在戰後總結道:“這一事件造成的最大影響是心理上的打擊,當時官兵們都感到相當的震驚和沮喪,電力的中斷讓艦員感到好象成了瞎子一樣。更糟糕的是,我們的敵人仍然存在,我們面對著的那艘日本戰列艦還不肯沉沒,而散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