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自然不能和宮裡相比。今天我們還能夠看到的王府戲臺有兩個,一個是恭王府花園裡的戲臺,還有一個是在寶鈔衚衕的那王府戲臺,那王府就是蒙古王公那彥圖的府第,那裡的戲臺也是儲存尚完好的王府戲臺。

除了宮廷和王府之外,還有就是會館戲臺。會館是各省或者各地同鄉聯誼會,可以提供食宿接待,能夠舉行一些公益活動。當時幾乎每一個會館都有戲臺,會館最多時數量達到三百多個,除了省級和其他州縣地域性會館以外,還有行業性的,所以戲臺也有多所,例如從前有織雲公所戲臺,現在沒有了,現在能看到的行業會館戲臺只有銀號同業公會的正乙祠。地方會館戲臺現在保留還有三處,已經修繕對外開放的就是湖廣會館戲臺,此外還有安徽會館戲臺和平陽會館的戲臺。這些地方除了演戲以外,還能舉辦一些大型會議或活動;比如安徽會館曾舉辦過歡迎李鴻章的儀式,湖廣會館也是曾國藩去看過戲的地方。

會館演戲是半營業性質的,有很多人是被邀請前往的,不被邀請者透過種種途徑和關係也可以到會館去看戲。會館看戲不對外賣票也不收茶資,但是演員演出是有報酬的,除非一些義務戲、賑災戲。會館的戲臺並不是每天都演戲,只是一些重大活動或者歲時節令才有演出,很多名角都在會館的戲臺上表演過。

再有一類就是官宦人家的戲臺,較早的有孫承澤宅中的戲臺,也被稱為孫公園戲臺。一般比較大的官宦人家的宅第中都有戲臺建築,規模大小不等,如金魚衚衕的那桐花園就有戲臺,建造質量也非常好。譚鑫培的最後一次演出就是為了歡迎廣西軍閥陸榮廷在那家花園舉行的,從那以後,譚鑫培便因生病再無演出,很快去世了。

很多飯莊裡面也有戲臺,如金魚衚衕的福壽堂,在東安市場北門斜對面,它是兩層的飯館,飯館的菜做得並不好,但有戲臺,可以承應一些慶典活動,很多人結婚慶壽就選在福壽堂。再一處是隆福寺福全館的戲臺,這個戲臺也是大家津津樂道的,因為張伯駒先生曾經在那兒過四十歲生日,同時也為賑濟河南水災唱了一回戲。福全館在隆福寺靠東口的路北,是幾進的院子,現在那個地方早不存在了。當時張伯駒先生自己扮孔明唱《空城計》,邀請了四位最著名的演員給他唱配角,餘叔巖配王平,楊小樓配馬謖,程繼先配馬岱,王鳳卿配趙雲,當時甚是轟動,被認為“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飯館戲臺是一種常規的設施,可以演戲,但並不是以演戲招徠食客。例如像什剎海北岸的會賢堂也有戲臺,但規模不是很大。張伯駒那次在福全館的演出照例也是不對外的,只是邀請了一些至親好友和戲曲界的朋友。

清代一般民眾看戲主要是在茶園,可以追溯到的最早的茶樓戲臺是在明代,就是後來的廣和劇場,在前門外肉市,原來的建築已經看不到了,但是後來的牌坊上還有“查樓”兩個字。茶園賣茶並演出。像清末吉祥茶園,就是後來的吉祥劇院;丹桂茶園,後來以演戲為主,叫做“丹桂第一臺”。此外還有文明茶園、阜成園,都是茶園類的演出場地。這種演出場地一般來說是不買票,只付茶資,就是以喝茶為主,以觀劇為輔,然後來逐漸地到茶園去反而以看戲為主了。當時茶園的條件是很簡陋的,進去以後門口沒有賣票的,只有領位的人把你領到桌子旁邊,如覺得地方不好還可以換,並沒有多大的價格區別,坐下以後過一會兒再收茶資。雖叫做茶資,實際卻不是茶錢,而是看戲的錢。 電子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