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外尷尬,更何況無人舉手的局面持續了大約5秒。我是做主持人出身,救場是我的天職,我也曾經在大學演講,知道冷場的滋味兒,對臺上的奧巴馬深表同情,下意識地想替他解圍;於是我就舉起了手。
其實我並沒有刻意想提問,但我知道只要我舉手,至少第二天的報紙不會出現“奧巴馬記者會遭冷場”這樣的標題了。我一邊站起來舉手,一邊用餘光掃身邊那些韓國記者,我想如果他們中間有人舉手,我就坐下來。遺憾的是舉手的依然只有我一個人。
奧巴馬看到有人舉手,如釋重負,欣然示意我可以提問。我首先向他解釋,對不起讓你失望了,哥們兒是中國人此言一出,場上笑聲一片。
奧巴馬對此並無異議,他說:“很高興見到你。”
隨後我說:“但我也是亞洲的一員。”
總統的回答是:“當然可以。”
我繼續說:“亞洲人都是一家人。”
此時奧巴馬不再順著我說,“你的英文比我的中文好,但是……公平起見,這個提問機會要留給韓國,所以……你……”
說這話時他有點兒結巴,可能是既不想得罪韓國記者,又不好駁我的面子。這時我轉過身看,韓國記者依然沒人舉手。
在這種場合下提問難度的確很大。首先它是全球直播,你的每一個細節表現都會被全世界看到,職業記者此時冒著很大的風險履行職責,弄不好就會貽笑大方。其次,要想提好這個問題,需要三個先決條件。其一是語言,英文足夠好,能夠流暢地表達。其二是心理素質,受過直播訓練,敢於直播時在2000多家媒體面前發言。其三是經驗,你必須聽懂奧巴馬在10分鐘演講裡所說的每一句話,和此前進行的所有問答,並且瞭解其背景,否則你問的恰好是別人說過的,顯得很傻。這幾個先決條件,就已經篩掉了大部分事先全無準備的韓國記者,更何況你還得組織一個靠譜的問題,不至於在大庭廣眾之下顯得很沒水平。
這時候有人用英文喊:“我是美國人,但我在韓國工作,算不算韓國記者?”此人長得金髮碧眼,還不如我像韓國人,顯然不能算,不過好歹也算給了奧巴馬一個臺階,緩解了氣氛。
我看奧巴馬一臉不知如何是好的神情,便轉向韓國記者說:“如果韓國朋友允許我代表他們提一個問題呢?好不好?”
總統仍然不願輕易讓步,“那要看韓國記者是否有問題問,沒有,沒有人發言嗎?”
依然一片寂靜,沒人舉手或表態,令總統情何以堪。他說:“這好像比我預期的複雜。”臺下又是一片笑聲。
我繼續給他臺階下:“請回答來自亞洲人的一個問題,奧巴馬總統。”
他點頭默許,笑容不太自然,“好,那就請問吧。我只是想確保韓國記者有提問的機會。”
這段不足一分鐘的小插曲後來在網上廣為流傳,成為當年點選率最高的影片之一。
那天的真實情況是,當我和總統一來一往對話時,眾韓國記者坐在底下偷偷竊笑,覺得這事兒挺有意思,而且總算有人替他們解了圍。我後來問了韓國朋友,這件事有沒有被韓國媒體大張旗鼓地報道?他說只是一些很客觀的報道,沒人覺得不妥,但也沒人特意表揚你,大概怕說多了反傷自己的面子。
我還用google在英文語境中搜尋了一下,大概只有兩三條關於此事的評論,在浩瀚的資訊世界裡,這點反響顯然微不足道。一個美國記者跟我說:“成鋼,這事兒在美國算不上新聞,但是在中國成了新聞,對我們來說倒是挺新鮮的。”
16、“含著金鑰匙出生”的總統
2009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我第二次見到小布什,一位“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的耐人尋味的美國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