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亭中對策(第1/2頁)
章節報錯
魏國宮室的小亭之中,魏罃與公孫頎相對而坐,兩人的目光之中不約而同地生出了幾分肅然。
沉默在兩人之間維持了許久,直到魏罃緩緩說出了自己胸中的疑惑。
“先生,寡人是否可以效仿文侯,透過邦交整合三晉?”
聽完了魏罃的話,坐在其對面的公孫頎緩緩搖了搖頭。
“當年文侯之時,透過邦交可以整合三晉。到了如今已經時過境遷,單單憑藉邦交,已然無法做到整合三晉。”
先是將自己的答案丟擲來,緊接著公孫頎開始對比著曾經與現在的不同,向面前的魏罃娓娓道來。
在公孫頎看來,當年魏文侯之所以能夠用邦交整合三晉,其所依據現實條件一共有三條。
其一,魏文侯在位的時候,三家雖然逐漸從曾經強大的晉國之中脫離出來,但是彼此守望相助的默契卻是存在了。
就比如東方的齊國侵犯趙國,魏、趙、韓三家都能夠緊密地團結在一處,一同發兵攻伐齊國。
這樣友好的條件,為魏文侯透過邦交整合三晉,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其二,魏文侯在位的時候,透過任用李悝、翟璜等名臣在國內進行變法;透過任用吳起、樂羊、翟角等名將對外征伐,使得魏國在國力之上迅速超越趙國、韓國。
強大的國力以及由此而獲得的一場場戰爭的勝利,使得魏國擁有了遠超韓、趙兩國的威望。
魏國強大的國勢、隆重的威望,為魏文侯透過邦交整合三晉,提供了無比堅實的基礎。
其三,魏文侯在位的時候,其本人也具有高超的邦交智慧。
魏文侯的邦交智慧,用一件事情便可以說明。
在三家剛剛瓜分晉國之時,因為相互之間的領土交錯,所以免不了生出幾分齟齬。
一次韓、趙兩國又因為領土不歡而散之後,雙方都生出了給對方一個深刻教訓的念頭。
只是韓趙兩國也清楚單單憑藉自己的國力,要想擊敗對方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於是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了第三方的魏國。
面對韓趙兩國借兵的請求,魏文侯不僅一一明確表示了拒絕,而且在雙方之間不斷地斡旋。
正是因為魏文侯高超的邦交智慧,這才使得數十年間魏、趙、韓三國之間,始終維持比較良好的關係。
以上三點,便是魏文侯之時,魏國能夠透過邦交整合三晉的有利條件。
只是這樣的有利條件,因為一個人的出現,而一個接著一個地消失了。
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魏文侯的兒子、魏罃的父親,魏國第二代君主,魏武侯。
在魏武侯的前期,因為李悝、翟角等老臣尚在,魏國還能繼續延續魏文侯之時對三晉友好的國策。
可是當身旁的老臣一個個地凋零,自己逐漸掌握國家大權之後,魏武侯開始按照自己想法左右魏國的國策。
原本魏國對趙國採取的是友好的態度,但是魏武侯卻趁著趙國國內君權交替的機會,率領大軍悍然進入了趙國。
這一舉動,使得原本友好的魏趙關係徹底降到了冰點。
其後雙方之間因為衛國而產生的矛盾,更是將兩國之間的關係一下子從冰點拉到了仇恨的地步。
當情勢惡化到這一步之後,魏國透過邦交整合三晉的外部環境已然蕩然無存。
如果說天下之間只有魏國、韓國、趙國三國,那麼就算是邦交不行,魏國也可以透過軍事達成自己統合三晉的目標。
只是天下之間的強國並不只有魏國,魏武侯之時南方的楚國逐漸崛起,成為了魏國獨霸中原的一個大敵。
在魏國與趙國交鋒之時,正是南方楚國的介入,才讓原本完全是魏國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