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偏向於荊州集團的守將配合下,順利的進入晉陽,並佔據了東門這個立足點。
儘管馬謖給自己找了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可以暫時“賴”在晉陽不走,但很顯然,透過黃權今天的表現來看,此人對自己的舉動多半已有了懷疑,而晉陽城中尚有兵四五千,倘若在這個時候,黃權等人突然撕破臉皮,發兵強攻,自己這一千人馬可未必抵擋得住。
到時候,一旦被逐出城外,那黃權等輩就可以憑藉著晉陽城據守,直到馬超率領著徵幽軍團趕到,那個時候,秦益集團手中有兵又有皇帝,即使方紹率大軍趕到也將無濟於事。
卻說黃權沒有支走馬謖,而當他率軍趕赴叛亂現場時,又是沒抓到半個叛賊的影子,這時,黃權已經開始意識到,這一連串”所謂”
的叛亂事件,很有可能跟馬謖的突然到來有關聯。
想到此節,黃權便急著入宮去見吳懿,相見之後,將馬謖的忽至,以及自己的擔憂盡數道來。
吳懿聽罷,神色亦是警覺起來,“馬謖乃方中正和諸葛孔明的親信,此人率兵忽至,多半是奉了方中正的命令,看來他已經有所懷疑了。”
黃權神色一變,急道:“即是如此,那就讓我率軍將馬謖逐出城外,咱們據城而守,就算那方紹率前線之軍殺來又能如何,只要我們等到孟起的兵馬到了,則大事可成矣。“吳懿陷入了沉思之中,腦子飛轉,權衡著各方利害,半晌之後,說道:“若是此時與其撕破臉皮,便正好給了他盡起兩萬兵馬攻打我們的藉口,這個時候還不是翻臉的時候呀。”
黃權皺眉道:“那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吳懿道:“陛下在我們這裡,量那馬謖也不敢輕舉妄動,我琢磨著他忽至晉陽,無非是想捱到方中正回軍。咱們這就給井陘的孟子度發一封密信,若是方中正率軍西師,則令他把守關城,不放其入關。待到孟起大軍到後,馬謖若是歸順則罷,不然再擊破也是易如反掌。”
“嗯,如此也算穩妥,孟子度乃孝直至交,有其把守井陘,料想縱是那方中正也無可奈何。”
黃權贊同吳懿的計劃,當夜,一道密書便由晉陽而出,直奔幷州東邊雄關井陘。
當晉陽風雲變換之時,方紹已率領著大軍北歸。
由於擔心最後要與馬超的兵馬起衝突,方紹決定將前線的七八萬大軍盡數帶往晉陽,考慮到撤軍之後,北部冀州就只餘下黃忠所部五萬兵馬,而以五萬兵馬守禦如此寬闊的地域,顯然是不夠的,所以,方紹只能將防線收縮至北部幽冀的邊境地帶,將之前攻取的幾個冀州之郡放棄。
不過,在此之前,方紹已下令將棄郡所在的二十多萬百姓盡數北遷,留給魏國的也只不過是人去樓空的空城而已。
在吳懿的密集送抵井陘的第二天,方紹的大軍也開到離井陘三十餘里之地。
此時,魏延、王平、姜維、鄧艾、王潛、關興等皆聚於方紹帳中,一幫荊州集團的將領們共商如何過井陘之事。
“聽聞這位孟子度乃法孝直司馬的故交,當年迎陛下入蜀的事件中,便有此人參與在內。此人既是關隴士人的核心之一,想必不會輕易放我們過關,大司馬,依我之見,咱們也不用多想,不如突襲井陘,趁其不備拿下此關再說。”
姜維提了一個比較激進的計劃,不過,方紹卻不太贊成。
方紹將目光轉向了魏延,笑道:“文長,你以為如何呢?”
魏延沉默了半晌,不緊不慢道:“井陘雄關,強攻一時片刻未必能下。我倒以為,不妨先禮後兵,可先向子度寫一封信,陳明利害,讓他開關放我們入內,若其不從的話,再強攻不遲。”
姜維反對道:“孟子度乃關隴士人中的核人心物,到了這般地步,他如何會放我們入關呢。”